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袁敏
眉山市彭山区三中
摘要:道德和法治教育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技术进步以及通过在中学引入道德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新变化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的构建。只有通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生活教育,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教育中的情感才能得到明显改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现代民族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现代技术发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如今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国力的提升,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产生爱国主义情绪,增强自豪感自信心。这样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提升,也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培养。
关键词: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引言: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实践方面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教育的元素。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但这种重视和语文或数学等学科的重视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重视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行为结果上,没有考虑到教学过程对其行为结果的巨大影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意义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讲授,更要关注学生发展,让师生共同成长。高效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有利于智慧和激情生成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在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追求智慧,不仅可以促使教学超越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还可以完成培养智慧者的任务,完成教学改革目标。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和方法,创建高效课堂。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1)扩展认知维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人类道德与法治意识和精神推动的直接产物,它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普通定义次来说就是法律,高一层次来说就是人们的修养,素质。法律对于人类和社会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当人们在遇见事情的时候,法律可以给予人们合理结局的参考,但法律的意义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人们在法律的约束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质。法律的遵守从小抓起就是道德与法治的培养。“道德”是人类自身的约束,很多时候,道德与法治没有必然的联系,道德更多约束的人的思想,法治更多约束的是人的行为。有的时候人的思想和行为没有直接的联系,就好比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件事是错误的,但还是忍不住去做,有的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却碍于一些原因不去做。这样的事情需要从小训练,就是要抓住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教学意义,道德与法治才会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维度进行讲解,扩展学生的认知维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实施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建设需要进行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这样可以真切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与生活的重要联系,从而明白学习的意义,才是学习的根本意义所在。
比如,在学习“走进社会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书本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学习这节课的意义所在,让学生思考下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日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本文的知识进行提问,也可以对生活中相关的事情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社会生活的真正含义。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一张工厂工人的,一张农村干活的,一张听法治讲座的,一张集体活动的,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了解到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进而提出,还有哪些我们参加过的社会生活呢?由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并对社会生活深入了解。
(3)设计多样互动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设计多样的互动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的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采用让双方互相提问,或者针对同一问题,不同回答内容进行探讨的方式进行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
例如,在学习“网络是把双刃剑”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网络,网络为什么被说成是双刃剑?”在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网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便利的方面进行思考并回答,让学生明白如何合理运用网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反之,教师再鼓励学生讲解错误运用网络的例子,比如有的学生每天只专注看手机,看电视,忽略时间和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负面新闻的例子,在网络快速的同时,将负能量的信息也快读的传递了出去。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合理运用网络的好处,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道德养成的关键科目,对学生的道德指引具有明显的作用,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关,合理运用好这一科目,在教学思想上进行转变,采用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型教学理念与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