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清”游戏场中培养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莫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一社会领域目标,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角色游戏就是一个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有利途径。
DOI
作者沈素芳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亲清游戏场中培养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策略研究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沈素芳

摘要: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莫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一社会领域目标,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角色游戏就是一个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利途径。

关键词:角色游戏  社会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如何来培养呢?下面我就就“亲清”游戏场中的案例展开论述。

案例:知味小馆开业啦,在和孩子们商量了关于角色设置的问题之后,我们共同决定有4个角色,分别是:糕点师、收银员、服务员和外卖员。城城小朋友选择做收银员。只见他搬来了小椅子坐在收银台前,翘起了二郎腿。这时有“顾客”前来购物,城城面无笑容的用低沉的声音说道:“要买什么?”当“顾客”挑选好货物后,城城又用同样的表情和言语说道:“拿钱过来。”同时伸出手去,顾客买完东西转身走了,城城又翘起了二郎腿呆坐在收银台前。

案例:第二次,亲清游戏场开始了,知味小馆新增了许多真实性材料,如蛋糕、面包、饼干等,孩子们可开心了,纷纷拿着自己平时攒下来的游戏币过来“购买”。一张6人桌的餐桌坐满了“顾客”,一轮结束接着又是一轮坐满了。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餐桌上的垃圾越来越多,没人收拾,也没有人理会这个现象。而知味小馆里的收银员只管收“游戏币”,服务员只管取货,糕点师只管自己低着头做糕点,更别提外卖员了,负责推着餐车出去卖甜品了。

案例亲清游戏又开始了,小萱萱就选择了知味小馆中糕点师的角色,她把制作糕点的材料都搬到了桌子上,准备制作糕点。浩哲也想参与糕点师的角色,搬着椅子坐了过来,拿起材料开始制作糕点。小萱萱一把拿过浩哲手中的材料对着浩哲吼了起来:“今天我是糕点师,你走开。”说完就把浩哲推开了,浩哲委屈的说:“我也要玩,老师说可以两个人玩的。”小萱萱并不理睬,只管抱着材料,不许浩哲来玩。

案例分析:

现阶段,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规则意识和交往方法比较欠缺。主要原因有:中班幼儿刚接触亲清游戏场及班级角色游戏开展得较少,幼儿对如何使用角色游戏的活动材料、如何扮演角色的方法不清晰、不理解。因此,怎样进行角色游戏、怎样创设情境以及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在现代家庭的教育环境中,大部分家长偏重幼儿的知识学习和兴趣培养,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常常都是包办代替的行为,导致幼儿都存在依赖心理。幼儿缺乏主动劳动、主动整理意识,甚至出现不整理、拒整理的现象。而这种“不主动”在亲清游戏场中,也体现为幼儿不主动整理知味小馆里的垃圾。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的中心位置,这些孩子不管物质或精神上都存在着优越性和特殊性。以至于幼儿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像个“小公主”、“小皇帝”,在幼儿园也希望别人处处都让着自己。在对本班幼儿自我中心地调查中就发现,100%幼儿都具有“自我中心”,其中65%较强烈,这些幼儿存在一个共同得特点:自私,而不管是否对别的幼儿造成影响;玩玩具时喜欢占有许多“财产”不愿与人分享。

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发展与提高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以直接参与并能获得深刻体验的环境。通过开设幼儿喜欢的传统文化一条街、布艺文化一条街、健康生活一条街、美美一条街、自然工坊等,为幼儿提供了解社会角色、接触社会体验的机会,让幼儿在虚拟的社会小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培养幼儿社会能力。中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可让幼儿通过亲自观察、感受知味小馆工作人员的工作。

与此同时,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生活,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 发挥“小主人”的作用,培养幼儿整理技能和态度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着,教师可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自主发现整理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小主人”。

(二)学习社交用语与技巧,讨论解决矛盾的方法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但同时《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中班幼儿要求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能结合不同情境感受不用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同时要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自己的语言。

因此,当幼儿发生争吵时,老师可以适时介入进行正确引导,让幼儿知道知味小馆可以两个蛋糕师一起制作,因为客人多的时候一个人会忙不过来,两个人的话就可以招呼更多的客人。让幼儿能接受别人和她一起分享游戏材料,进行正确的游戏。游戏中,教师幼儿商量制订一些简单的规则,如一次扮演一个角色、两人发生争执可以用猜拳的方式解决等等。

(三)利用家园联系,共同营造适宜幼儿发展的氛围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并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喜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角色游戏能很好的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