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三结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生命力
蔡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城南中心学校 161300
摘要:伴随着社会与时代的飞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目前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困境,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命力,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并时刻影响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各种行动是目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加强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三结合,从而潜移默化下影响学生的思想,并外化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三结合
在初中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接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初始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识,由此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当前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三结合,通过多个方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将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和道德品质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一、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作为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职责,在积极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学习体验感,促使学生能够充满兴趣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中首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大家在课余时间都上网吗”“你们有没有在网上结交一些好朋友”。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小明在外旅游时被强制消费,借助互联网平台,针对问题进行了投诉,在互联网上投诉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接着教师可以呈现另一则实例,如小丽在网上结交了朋友,一天朋友有急事找他借钱,小丽很放心的借给了她,但很快小丽就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了,被骗走了钱。两个事件的结合,让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互联网。
(二)与家庭教育结合并指导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第一任教师,可以说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初中生也学会利用手机和电脑等方式去获取网络信息,学会打游戏看电视等各种娱乐活动。但由于网络环境较为复杂,网络上所传播的信息不仅有积极方面的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这些消极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干涉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每位家长都重视起来,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人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一些正确优秀的育人方法,或借助一些优秀学生的家庭实例,让家长充分借鉴。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家长会,向家长反映班级中普遍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帮助家长了解这一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品德行为标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在其他时间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长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加强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一名学生每天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时间大概为七个小时左右,除睡觉之外,学生的其他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度过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得学生无时无刻各式各地都可能会接收,来自学校以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想又不齐,一些消极的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方面形成严重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也缺乏对于信息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无论是面对一些消极信息,还是在社会活动中所观察到的一些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学校和教师方面,也应该有计划的开展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并协调社会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例如,以“丰富的社会生活”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抗战纪念遗址、各种名胜古迹、博物馆,或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为社区做出一些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进入养老院,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欢声笑语,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为特困生献爱心活动、为校园清洁打扫活动以及为灾区捐款活动。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正面和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充分结合学生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实际,从各个方面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在这种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优质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只有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三结合,才能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海.“三结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6.
[2]刘家伟.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三结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生命力[J].考试周刊,2013(5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