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减负”,体育赋能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举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DOI
作者应冬萍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轻装减负,体育赋能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应冬萍
东阳市吴宁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举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双减;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全面发展

引言: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课外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应该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构建更为完善的初中体育教学体系。

一、注重体育教学多样化

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更加凸显出了对体育教学多样化的需求。体育教学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1]

体育教学多样化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体育项目,忽略了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特长。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不同项目中轮流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多种运动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同时,体育教学多样化还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个性化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提高个人能力和竞技水平。此外,体育教学多样化还需要注重跨学科教学的整合。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锻炼,它还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原理和规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体育课上介绍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强化体育教学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在当下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需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强化体育教学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对教学方式的全新探索和超越,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2]

体育教学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核心在于将传统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技能、运动训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不再被简单地理解为运动训练和体育技能的传授,而是将体育教学内容延伸至知识与智慧的传递。这种融合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全方位发展。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教师们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有序的改革。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学应当更加注重知识内涵与学科理论的引入,比如可以融入生物知识,使学生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体育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让学生分析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最后,在评价体系上,应当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机制,既要重视学生体能、技能水平的考核,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强化体育教学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和革新,更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通过这种融合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未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相信强化体育教学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将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强化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正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如何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提升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挑战,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强化体育教学实践性[3]。强化体育教学实践性,意味着将体育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竞争、团队精神等重要素质。如何将强化体育教学实践性融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育项目,比如,组织学生们进行定向越野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地图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或者设置一些创新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之后,体育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情境和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组织学生们进行模拟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竞争的紧张感和胜利的喜悦;或者组织学生们到户外进行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运动的乐趣。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技能,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在双减政策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寻找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以及强化实践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够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冬.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23)76.

[2]乔建海,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实施探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