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游戏化的音乐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因其注重释放低年级小学学生天性,所以能够在小学音乐课堂走向素质化教育的道路上发挥作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解放自身天性,并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就自我。学生能够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绽放低年龄段独有的童趣。
DOI
作者容雷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容雷

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九年制学校

摘要:游戏化的音乐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因其注重释放低年级小学学生天性,所以能够在小学音乐课堂走向素质化教育的道路上发挥作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解放自身天性,并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就自我。学生能够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绽放低年龄段独有的童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游戏化教学

随着素质化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学科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逐渐走向科学化、多元化、趣味化,音乐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注重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展开音乐理论化学习。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还能在游戏当中使学生发展音乐素养,学习音乐理论。

  • 灵活运用节奏游戏,提升学生的韵律节奏

    节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部分,掌握节奏就是掌握音乐作品基础,掌握音乐艺术的灵魂。但掌握节奏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学生必须经过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灵活自如的掌握节奏。节奏的把控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大痛点,也是阻拦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音乐学习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游玩轻松愉快的节奏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把握节奏,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畅通无阻,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节奏游戏可以使难以捕捉的节奏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出来,能够使复杂的乐理变得简单易懂,在节奏游戏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音乐节奏的奥秘,提升自身的韵律节奏感,提升学习音乐的信心。节奏训练主要包含朗诵、声势或是演奏打击乐器等形式。教师可以将节奏训练和节奏游戏结合起来,用童谣和儿歌进行朗诵游戏,用学生们的身体律动进行声势游戏,用乐器击打的形式进行节奏游戏。以第一课的律动部分《唱呀,跳呀》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模拟打击乐器,进行音符打击接力游戏,以唱歌跳舞的形式完成带领学生熟悉音符的工作。在户外授课当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播放的音乐来打节奏,并以此提升学生的韵律感。

  • 合理运用创造游戏,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

    创造游戏基于学生的想象力,部分创造游戏根据反应训练和即兴训练衍生而来,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创造游戏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作品,推动学生自主进行作品的演变。创造游戏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创造游戏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音乐作品,或是让学生结合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作品的续写或改写,或是让学生根据相关背景知识进行音乐节目的演出,以这两种形式让学生们进行音乐性的创作游戏。游戏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动作对感受到的事物做出相关的反应,进而在无形的游戏当中获得有形的音乐创作作品。游戏结束后,学生能够获得成功创作音乐作品的成就感,在游戏当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价值,进而对音乐本身产生巨大的热爱。以第七课演唱部分《月亮》为例,月亮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们的无限哀思,见证着人们的悲欢离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这一点创作属于自己的明月作品,演绎属于自己的明月故事。《月亮》的旋律轻快柔和,像是穿过树梢尖那一抹温柔的月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根据音乐旋律来进行即兴的舞蹈游戏,享受音乐带来的纯粹美好。

  • 巧妙使用情景游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情景当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跟随教师的步伐由音乐塑造的精神世界。情景游戏的创作要依照课本,不能全无凭据,但也不能照搬课本,根据课本当中的内容创造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在情景之中释放天性,肆无忌惮地玩耍。由于情景本身是根据课本塑造而来的,因此学生能够在情景游戏当中深入了解课本知识,同时掌握课本内容。音乐是一门无形的艺术,尽管乐谱和歌词可以放置在纸面,但要真正的感受音乐必须要借助听力和想象力,前者负责捕捉,后者负责描绘。在教授音乐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沉浸在音乐课堂当中,融入课堂的教学工作。但要完美的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师可以巧妙地借用音乐情景游戏,将课堂和情景游戏紧密结合,为学生营造3D立体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以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第八课的综合表演部分《小青蛙找家》为例,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人物的性格模拟人物的语言,教室就是小青蛙找家的场景,学生就是小青蛙和小青蛙路上遇到的其他人。教师要使学生在游戏场景当中,学习课本知识。

结束语: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不仅使教育技术变得更加成熟,还使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因为在游戏当中学生们能够逐步掌握音乐节奏和音乐理论,能够挖掘深层次的音乐价值,并借此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其激发想象力和创新力。

参考文献:

  1. 傅蕾颖. 释放天性,绽放童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 2019, 39(4):2.
  2. 马骁琪. 奥尔夫乐器的运用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共同体构建--基于几个教学案例的分析[J].  2021(2019-10):70-7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