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对策探究
黄婷婷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
摘要:政治学是一门既具有实践性又与时代意义紧紧相连的学科。如何确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高效地推进、培养当代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探讨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进行探究式学习。加强学习实践,脚踏实地地强化知识的积累,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现如今,新课改在越来越多的科目中体现,尤其是在于主科目当中,但是我们也要促进新课改在副科方面的发展,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因此在新课改上应当首当其冲,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效率,脱离不了与之相对应的优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将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去除,创新课堂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分析实行新课改,促进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的产生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再通过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分析,主要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板创新、教学内容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最后的出结论。
一、挖掘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改变传统的政治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倡和突出中学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并针对性地提出适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成长、提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体会,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多说、多创造、多实践,让学生吸纳课本知识而不局限于课本知识,以自己的学习生活为例,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融入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对政治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或主题的分析,使其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观察与分析问题,表达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要求学生自行准备并组织,并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课堂内的教学时间毕竟是十分有限的,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不能只依靠老师课上的督促或课后作业。高中政治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由地探究学习政治,如鱼得水地在培养兴趣中达成学习的目的,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例如,中学的政治课教师会在每节课之前,安排同学们轮流上台讲一天的重要新闻,让同学们把课堂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提升他们对政治的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在学习统一编年高中一年级的《法治中国建设》时,要求学生理解的是政治和法律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最近颁布的《民法典》进行互动式教学;在课余时间还能通过相关的申请,组织同学到地方法院旁听,身临其境地体验法律的魅力,也可以组织同学参加模拟法庭,让同学们把生活和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高中政治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式单一而未与时俱进,其僵化的内容已成为效能低下的过去式。现在的教学重心应聚焦在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上,创设学生所能主动积极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协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当避免以老师为中心的情况,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把封闭的教学改为开放的,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教学的美感。在教学方法上,我积极地运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中开展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互动性活动与课题,在学生体验教学模式的新鲜感的同时,从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例如:通过辩论赛将学生所学知识化为己用,辩证思考、团队协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政治的乐趣,在辩论中区分是与非、树立正确价值观。比如,大学毕业生应不应当回乡卖猪肉?英皇室是否会被时代潮流所湮没等等。此外,让同学们提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问题,选取多数同学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专题,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最后再通过对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的探讨,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就某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正确的理解,澄清了模糊的认知,纠正了错误的认知。在学习因果关系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克隆技术将带给人类的研究,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培养了一个综合的视角,掌握了因果关系,增强了学习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只教授课本上的文字知识,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结合时代发展潮流促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改良教学模式,将教学的整个过程重心聚焦于学生本身,强调学生为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地位,教师发挥引导督促的作用,积极找寻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的过程中能够充满兴趣,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脱兴霞. 高中政治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J]. 家长,2022,(21):75-77.
[2]保丽云. 把握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7):63-64.
[3]张海宁.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设计[J]. 天津教育,2022,(20):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