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课策略探究——“加减法”的应用
王远茹
鲁东大学 山东省 烟台市
摘要: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高质量的备课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也能最大程度展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满足基本备课要求的前提下,笔者倡导教师追求高效备课。本文将备课划分为“一加一减”两个步骤,“加法”与“减法”分别来自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说和杨九俊老师的“洗课”式备课模式,笔者将这两种备课方式合二为一,在“加法”中扩充知识储备,在“减法”中提炼知识精华,在“加与减”的融合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实现备课的“稳准狠”。
关键词:备课;高效;课堂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没有准备的人就是在准备失败,备课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教师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若毫无准备的走进课堂,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教师职业的亵渎。因此,备课成为了老师们的必要工作,而怎样备好一堂课也成为了困扰老师们的难题。高质量的备课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师的高效率,也将让学生体验到课堂的充实与乐趣。当前,国家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寄予厚望,笔者期望通过此次研究,给予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一些有效策略与思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推波助澜。
一、“加法”“减法”概述及策略探究
(1)“加法”备课
备课的加法,来自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式备课模式。笔者将其简单概述为“裸备”(独立进行,无任何参照)、“借备”(借鉴他人的优秀教案,进一步优化整改)和“后背”(根据课后反思,进行策略调整)。以语文学科为例,就是当教师拿到课文后,首先进行自我独立的阅读鉴赏,在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者参考书的前提下,对课文及注释提供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进行深入钻研;第二次备课,以参照和学习他人优秀案例为主,查漏补缺,思考他人的设计意图,吸纳他人的智慧以补充、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安排在上课之后进行,对课堂进行复盘整理,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写出教学反思,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俗话说:“能知其然者,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三步曲”中的第一步以“素读”的形式出发,将文本所要呈现的内容梳理清晰,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赏析。第二步取长补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善自身,看看哪些内容是他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想到的,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怎样才能更好的呈现设计意图”,吸纳总结他人精华以补充提升自己的不足。“给学生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来自教师的专注阅读积累,来自于不断地“拿来”。最后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反思和总结。再优秀的课堂也会有缺憾,教师可及时对照自己的课堂录像,对出现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根据课堂实际教学的经历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重新对教案进行整改,写出教后心得,再通过练习来强化课堂中的缺失,让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也让教师的语文功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2)“减法”备课
在“加法”的铺垫下,我们还要对丰富而繁杂的知识进行精简,挑选出与课时安排相匹配,与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和认知能力相符合的有效知识,因此,我们便要用到“减法”。“减法”备课来自杨九俊老师的“洗课”式备课模式,像是洗菜用水将泥沙淘洗干净,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后,还要明确“不教什么”,要避免先入为主,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的环节,教师绝不要插手,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其目的是为了提前进行反思,减少课堂中非必要出现的环节,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搭建好思考的平台。
“洗课”就是一种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过程,只有积累了足够数量的“菜”,才能让“洗菜”成为一种可能,对于无菜的你从何洗起呢?就像要有菜可洗一样,教师首先要积累足够的教学素材,同时,在进行洗课前要有着大而全的文本知识,对内容有整体认知,面对重难点的安置有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通过洗课环节,来选择最佳的、最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淘洗”,将重点进一步明确和把握,对内容本身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
二、让加、减法融会贯通
若仅有“加法”,那么繁杂的知识不仅会让教师难以实现面面俱到,还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感;若仅有“减法”,精简到最后所剩下的知识脱离了文本,也将违背新课标以及教育目标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只有将这一加一减融会贯通,才能更加贴近我们理想的备课效果,构建一个“有料又有趣”的语文课堂。
通过以上对备课的思考与探究,笔者将各方面的备课要点进行了整合,认为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研读文本,深入剖析。为了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在拿到文本后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和剖析,在宏观上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无论是曾讲过的的课文,还是学过的课文,每次教学前都应重新进行诵读和理解,因为每一篇文本都出自大师之手,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思考。接着,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单元导读对文本进行分解与剖析,初步确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第二步,参考优化,形成教案。借助教辅材料以及大量优秀教案进行深入解读,利用好网络资源搜集相关材料,同时,可与优秀老教师进行沟通探讨,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积累中对好的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和反思,灵活将合适的进行应用和整理,“备案于心”后开始“备案于形”,最终呈现教案雏形,字数过多也无妨,后期还会有删减工作,本次目的仅为全面完整的呈现教学内容做准备。注意一定不要做教案的搬运工,最好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安排,做备课的主人。
第三步,精简内容,匹配教法。因为课堂教学是时间紧凑,因此在这一步中,需要对繁冗多样的教案进行删减。在搜集了大量资源后,有些对于背景、人物的补充超出了文本的要求,便可进行删除或精简;还有些环节的设计与单元目标要求脱离,也可进行适当删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优选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发展、适合本课主题和教学目标的精华内容,真正做一场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第四步,课后反思,总结归纳。这一步放在了课堂结束后进行,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是作为合格教师必须要经历的环节,只有及时进行反思,才能在第一时间将所出现的问题记录和整理,对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化调整,用最直观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也进一步促进教师成长。同时,授课人还可将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在教研会等场合与其他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与沟通,参考他人意见,进一步取长补短,
三、总结归纳: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如语文学科的学习,便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当你永远准备好时,便无所畏惧;当你没有准备好时,便畏惧所有。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在备课环节用力、用心,多分析勤思考,努力完成高效课堂,给予学生充实而又有趣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川,梁荷,梁东宁,张萍,汪强,陈佳佳.基于“1+4+N”区域智慧备课运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3(10):51-55.
[2]庄灿林.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践行价值[J].作文,2023(04):39-40.
[3]曹霁,朱怡颖.集体备课之辩:高能VS低效[J].教育家,2022(48):6-8.
[4]洪志蓓.高端备课: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J].数学教学通讯,2022(3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