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 【摘要】【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多媒体的巧用等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
DOI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何颖  佟恩德

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多媒体的巧用等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多媒体的巧用等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兴趣、小学数学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愉快有成效。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教师引导的。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又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课堂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才会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始终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像玩具汽车、手枪、超克;好吃的水果;漂亮的图片等。学生拿出来以后,我就提问说:“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应该怎么样分类摆放呢?”孩子们这一下子可来了兴趣了,个个都举起了小手,抢着要说,要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放到该放的位置。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职的了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能感受到数学趣味性,从而爱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像、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认识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的:找出下面图形汇总的直角。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中没有直角,这时我就趁机引导:“那你能不能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我的话一落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几个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在积极的发现、探索。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满足、快乐。因为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所以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教学也水到渠成。

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给予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着把每个图形对折,对折后看一看会发现什么情况。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这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听的音乐,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信息,唤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学生提问题时,运用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正举行着一场动物运动会。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啊?你能找到那些数字啊?”然后屏幕依次显示小动物和他们的数量等。学生对动画很感兴趣,这时我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这样的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教师只要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