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摘要】在“互联网+”的课程教育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信息化时代中,建筑专业类教师要多注重互联网技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转变一些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的借助信息网络来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是对中职建筑专业方面教学展开论述,提出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对学生的实际信息检讨能力进行培养的三方面策略。
DOI
作者孙艳艳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策略探析

孙艳艳

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3

【摘要】在“互联网+”的课程教育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信息化时代中,建筑专业类教师要多注重互联网技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转变一些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的借助信息网络来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是对中职建筑专业方面教学展开论述,提出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对学生的实际信息检讨能力进行培养的三方面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教育;建筑专业;策略探讨

【正文】中职课程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对于职业类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但就现阶段的发展整体情况来看,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需要学生具备有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具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应学会如何将实际与知识相关联起来。对此在中职建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程的整体优化,着重将建筑教学与互联网相融合在一起,培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建筑类人才。

一、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推进,建筑专教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课堂发展的机遇。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线上线下的资源的融合,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教师在实际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时,应关注到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师选择的线上教学资源主要应包括网络课程、课程教学、在线题库等方面内容。教师在选择线下资源的时候,则主要应选择一些包括教材、实物模型、实验室等方面。通过两者的有效互补,能够让学生在通过线上学习了解知识之后,有效的运线下资源模拟,形成优势互补,完善整体课堂教学结构。当然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线上教学资源来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初步了解。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线题库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而线下资源教师则主要应用于课堂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实物模型来将一些抽象的建筑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中职建筑课程中的“建筑构造”时,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发布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看完,了解课程的一些基础内容和重点、难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来设置一个讨论区,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将自己的一些疑问发表在讨论区中,让学生之间先进行初步的交流探讨。紧接着,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实物模型、图纸等线下资源,来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理解建筑构造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借助线下教学资源来将学生在线上讨论其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的结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现阶段教学手段的代表,以其直观生动的特性逐渐在建筑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扎实基础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优势。因此,如何有效的将两者进行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当前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从客观层面来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程的结合,能够巧妙地融合现代化技术优势与传统教学精华。通过运用视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将原本抽象的建筑知识和复杂的施工过程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的建筑学习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兼顾传统课堂中,师生讨论和小组探讨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在带领学生领略“建筑结构的独特魅力”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系列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从古罗马的拱形结构,到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再到现代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或寻找相关建筑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结构的细节和原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模型,详细讲解每种结构的特点、承重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展示古罗马的拱形结构时,可以深入剖析其形态、承重方式以及为何在古代建筑中被广泛采用。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各种结构的优缺点,比如,为何古罗马会选择使用拱形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是否仍有应用价值?

三、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信息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因此,学生在检索信息时,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这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高效的获取到相关的学习资源,更能提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应对复杂问题的实际处理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信息能力和注意力的培养,会特别注重基础信息检索技巧的教导。主要包括了关键词的选择、检索、平台筛选等方面内容。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技巧之后,学生自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要学会自主去判断信息的质量高低以及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从而筛选出更具有价值的信息。学生获取信息之后,应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学生需要学会将获取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案。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唐代建筑风格”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特点,并简单的说一下唐代建筑风格的重要性。紧接着,教师可以布置研究任务,要求学生们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信息检索,收集一下有关唐代建筑风格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了建筑样式、装饰特点、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开始检索之前,教可以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如何筛选可靠的检索平台。比如,教师建议学生使用“唐代建筑”或“唐代建筑风格”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推荐一些权威的建筑类网站和数据库来作为检索资源。在完成信息收集后,学生需要自主地进行整理工作,努力从所收集的资料中提炼出唐代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和其变化趋势。

【结束】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为了形成更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在教学手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学生深化对建筑专业的认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以推动学生建筑知识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策略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5-68.

[2] 李晓东.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56-5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