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家乡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以外研社五年级下册Module 6 Unit1 I went to there last year 为例

摘要 【摘要】[摘要]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缺少对家乡文化的渗透,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缺乏渗透家乡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可用于渗透家乡文化的相关素材较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重组学习内容,并采用任务型教学策略,将家乡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
DOI
作者王敏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4月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家乡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以外研社五年级下册Module 6 Unit1 I went to there last year 为例

王敏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缺少对家乡文化的渗透,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缺乏渗透家乡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可用于渗透家乡文化的相关素材较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重组学习内容,并采用任务型教学策略,将家乡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

[关键词]英语教学;家乡文化;文化意识;思维品质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的载体。文化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国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同时应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乡情怀。因此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培育文化意识需要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我们的课堂要精心设计合理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执教的外研社五年级下册Module 6 Unit1 I went to there last year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前激发阅读兴趣,感知不同旅游文化

在阅读前环节,教师可根据文本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不同的切人点着手如歌曲、视频、游戏、谜语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出学习的主题。例如,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自己的旅游经历创设情境,呈现有关北京、上海、广州、新疆视频,以问题Do you like traveling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预测到课堂阅读内容与旅游相关,为阅读学习做准备。接着出示中国地图,并在地图上逐一出示广州、上海、北京、新疆图片以及其对应的方位。学生在读图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方位的新单词westJulyJunesouth操练重点句型This is... Its in the ...of China.同时培养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同时为接下来文本的学习作铺垫。

二、读中问题引领,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与阅读技能的指导,设计不同的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说等阅读方法把握文本的关键问题,进一步理解故事,掌握故事细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例如,初步感知文本时,出示Lingling在新疆的图片,并出示问题Where did Lingling go last year?She went to     .  A.Xinjiang   B. Cuiping 要求学生看视频选择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在观究和判断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通过discussSilent readingread and fillread and choose完成相应的任务型活动,完成文本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文本时,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学生的提问也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让学生提问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话题的兴趣。

三、多元整合内容,开发教学资源

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非常少,语言输人上的不对等自然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中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内容,因此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资源开发,根据不同话题对来自图书、报纸、网络等的资进行分类和多元整合,并依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当地引人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五年级下册I went there last year这一模块话题为旅游,是学生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方位的单词,以及表达自己喜欢旅游并会谈论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教材中涉及到XinjiangHainan,LinglingAmy Smart展示了自己去年七月和父母一起去新疆旅行的照片,还展示了她叔叔一家在海南的照片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

因此教师可围绕旅行这个话题拓展家乡文化知识,如介绍Xuzhou(叙州区),Cuiping(翠屏区),Junlian(筠连县)等区县的在宜宾的哪个位置,适当地介绍其特色风景及文化。教师还应多元整合适合不同学生水平的拓展内容,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环游和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如兴文县美食的做法、风景以及僰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学习海南这部分时,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黎族、黎族的竹竿舞、黎族服饰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而后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想要了解拓展内容的求知欲。

四、读后拓展语言思维,渗透文化意识培养

阅读后的交流能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与交流,持续开拓思维,提升文化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感受,语言能力能够得以锻炼和巩固,交际能力得以提高。我们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交流信息,不随意对学生观点下定论同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例如,那么在宜宾的旅游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已亲身体验过宜宾本地游。随后教师展示一些宜宾的特殊习俗,比如僰人悬棺、五粮液酿造技艺术、宜宾小彩龙,并提供相应的文本信息。拓展的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增加了趣味性,让学生在阅读输人时联系自身,形成系统性的思维。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宜宾游”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以更直观、可视的形式巩固理解文化知识。

五、结语

学生在阅读蕴含家乡文化的英语文本的程中,可以利用背景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能在课堂上有效地渗透文化意识。那么如何利用小学英语学科特性,甄选设计拓展内容,精心设计语言活动,开展任务型教学,促发学生理解、认同和热爱家乡文化,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值得进步思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英语学习和家乡文化的对接,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外国的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为家乡的文化和生活感到自豪。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英语(三年级起点)年级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