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我见

摘要 【摘要】摘要 :我国体育总局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为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文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意义和有效落实进行了探讨,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新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教师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根据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模式和手段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DOI
作者邱乙洋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3月第5期
出版日期2023-07-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我见

邱乙

钦州市第一中学535000

摘要 我国体育总局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为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文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意义和有效落实进行了探讨,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新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教师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根据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模式和手段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初中体育;实施意义;落实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意义

1.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方面。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实现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修订后的《标准》将身高、体重作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的身体形态类指标,将肺活量作为身体机能类指标,将50米跑和坐位体前屈作为身体素质类指标。此外,根据不同年龄层,对单项指标和权重进行了区分。这使得体质健康测试更具针对性,测试结果更为合理准确,相较于过去过于统一的测试标准有了明显改进,体质测试更全面地考虑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这无疑也是学校体育得以健康而积极发展的基础所在。

2.以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保证学生的体育参与质量

《标准》再次强调了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监测办法》等文件的落实问题,且明确的提出,依据该标准执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将与学生学业考核成绩相关联,并直接影响学生毕业成绩与评优等重要问题。在以考试成绩与升学压力为重心的当代学校教育环境来看,这一政策导向上的改变,实质上是将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体质测试的结果不再像以往那样无足轻重,而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群体最为重视的学业成绩与毕业考核的结果,这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而言,无疑也使相关政策文件更具执行力与推动力。因而可以预见的是,体质健康监测力度的提升必将有力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便意味着以此为基础的学校体育课程也将得到更为坚实的保障,学生的体育参与质量无疑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落实探讨

1.注重宣传,提高学生及家长对体质健康的正确认识

学生体质测试是国家的要求,旨在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往往不如学业成绩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和学生过于关注升学率,对体质测试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生的体质水平不断下降。因此,加强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至关重要。

首先,在学生方面,需要进行积极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利用它来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在无法进行户外运动的下雨天气,体育教师可在教室组织学生学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

其次,在家长方面,可发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手册,普及国家对于体质测试和体育锻炼要求,让家长明确身体健康是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让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时间。同时,可利用家校合作平台,例如在家长会上要求体育教师宣讲体质健康相关知识,在班级家校联系群里,班主任协助动员宣传。

2.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不喜欢练习项目,对教师的安排和内容存在抵触心理。他们认为练习强度过大,学生积极性低,练习效果不好。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机械训练,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锻炼效果不佳。《标准》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体质,前提是学生能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培养终身锻炼意识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制定练习计划,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增加练习难度,提高体育技能水平;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在掌握基本任务的基础上不断练习巩固,逐渐增加难度。保证每位同学在课上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锻炼。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重难点内容,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外,体育课堂的练习不仅要教会学生单一的体育动作,还应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结合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其主动练习的意愿。适当地引入体育游戏,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自己和社会,使学生能够感到愉悦。

3.创建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平台

教育部要求学校每年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但现实情况是,学生无法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数据。学校只有一个登录账号,无法转发成绩总表给学生和家长,因为其中包含了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此外,成绩总表的信息量较大,不适合直接发送给学生和家长。目前发放的登记卡只包含体测结果,没有变化趋势和个性化建议。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体质健康,在大数据环境下,亟需创建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平台。学生可登录平台查看自己的体质健康数据,并结合数据了解变化趋势。此外,平台还可根据学生的信息提供运动处方,指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现在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可以登录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在综合素质评价模块中查看评价结果。因此,在该平台中加入学生体质健康内容是可行的。

4.注重使用发展性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体育课表现不能仅仅依靠体质测试成绩,要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体育课堂不仅是传授技能,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等。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的气质类型特征,特别关注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刺激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的需求。教学目标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不仅仅是使学生习得某项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自我技能水平。教师应将提升学生兴趣、和特长纳入教学目标的考虑范围内,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具有差异性,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其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提升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行动力。对于体育成绩不佳的学生,其自信心往往受到打击,可能会出现垂头丧气、不求上进的情绪。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先肯定他们的努力,指出取得的进步,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曹春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J].读天下(综合), 2021, 000(003):P.1-1.

[2]苏含刚.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引领体教结合的实效性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 000(004):P.69-7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