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摘要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动创新作业的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作业的形式、内容、类型等多方面进行优化,统筹结合上述若干因素,着力创新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本文不仅关注作业的量与质,更着眼于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轻量化、高效化的作业布置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并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方法与实践
DOI
作者张舟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张舟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644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动创新作业的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作业的形式、内容、类型等多方面进行优化,统筹结合上述若干因素,着力创新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本文不仅关注作业的量与质,更着眼于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轻量化、高效化的作业布置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并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一、小学数学作业教学的现状探讨

首要的问题是,目前作业的设计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题型以及大量的重复练习。这种方式更多地聚焦于知识点的直接展现,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的培养。同时,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再者,部分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显得较为随性,所选题型既无创新又显得单调。这样的作业多以重复性内容为主,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作业索然无味,兴趣逐渐丧失。甚至有些学生会把完成作业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进而产生敷衍了事的态度。更糟糕的是,有些学生开始抄袭他人作业,这种不良行为对他们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未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差异。这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使教学陷入困境。因此,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合理规划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1.设计前置性作业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取“先教后学”的模式,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限制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可能使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教育观念正逐步转变,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模式过渡。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的主动获取。

前置性作业设计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教师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注重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以“分数乘法”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前置性作业:首先,让学生回顾整数的乘法运算,并思考如何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分数上;其次,设计一些简单的分数乘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并记录下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疑惑;最后,让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规律和特点,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做准备。通过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前置性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设计分层型作业

数学作业不仅是巩固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还是培育学生数学兴趣、锻炼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鉴于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知识吸收能力及解题策略各有差异,对数学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次的设计至关重要,这可以有效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同时也是响应“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压力,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

“比例”教学为例,可以分层次地设计以下作业:“思考一:请简述比例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思考二:自行设计几组比例关系,并利用图形或实物进行验证。思考三:在不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下,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判断两个比例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层次,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完成的层次,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逐步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深远影响。陶行知所倡导的“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作业,以此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因此,设计具有操作性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促使他们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的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学习完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如书桌、窗户或地板砖等,实际测量其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其面积。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再比如,在学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们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实践 调查和数据收集和统计。比如,学生们可以选择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类型或者同学们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等。在完成数据收集后,学生们需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能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

结语:“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前置性作业、分层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我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作业设计,以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向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学园,2024,17(13):55-57.

[2]管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03):109-11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