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机制策略分析
李志常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中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些学生往往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物质条件的匮乏、教育资源的不足等,这些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家庭;心理救助;经济困难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诸多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但在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不足成为制约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1.焦虑感会增加
经济困难使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与生活负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文化娱乐活动或基本的生活保障。这种现实的压力会导致心理压力明显增加,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情绪。
2.自信心的减弱
经济困难往往会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冲击。学生可能会因为不能满足同龄人的消费水平或受限于物质条件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如他人。长期的经济拮据也可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感到怀疑,影响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3.学习动力下降
家庭经济困难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导致学业压力增大。学生可能需要兼顾家务、打工或其他生计问题,时间分配不合理,影响学业表现。这种学业压力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沮丧,进而影响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机制的实施策略
1.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融合
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对困难的适应能力,提高情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生物课程中讲解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时,可以顺带介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如大脑对情绪的调控作用、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通过了解生理学基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绪、压力等心理问题的生理机制,加深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心理健康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探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人性、情感和心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培养情商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引入心理健康概念,如通过数据统计学习学生的压力来源、学业负担等,或者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压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理解数学背后的心理健康因素。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团体活动、运动比赛等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沟通、应对压力的能力。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机制
教师需要鼓励学校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定期沟通、信息共享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访谈、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将学生的作业布置到在线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校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状态,形成家校共同关注学生学业的良好氛围。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和家长讲座,邀请家长参与。这些会议和讲座可以由学校相关人员或外部专业人士主持,主题包括学习发展、心理健康、学科知识等,以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教育理念等。同时,学校可以设立家校联络员,每位联络员负责几名学生家庭的沟通。这些联络员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及时做出有效的干预和支持。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校沟通的在线平台,提供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该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通知、课程安排、学生表现等,教师也能及时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建议。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计划和目标的制定过程,共同商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个人发展方向和提高学业成绩的策略。这样可以形成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的合作局面。
三、结论
针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的策略应当持续创新和改进。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困境和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关注研究,及时调整和改进心理救助机制,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文雯.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现状与救助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23):54-57.
[2]杨宝泉,贾晓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02):67-68.
[3]贾晓辉,赵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