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吴水尖
晋江市英林中学
摘要:在当今时代,教育的核心已逐渐转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文精神、提升思辨能力和加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重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探索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当务之急。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实质性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构建生活化情境、设立问题情境、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充实语文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传递着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积极采用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其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这首诗歌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教学中,我积极构建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我首先引导他们回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风景名胜,分享对自然之美的感受。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长沙秋景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接着,我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感。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了解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最后,我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诗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内涵,还能在生活情境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进,这种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方法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刘和珍君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仔细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刘和珍君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她的情感态度。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作者在描写刘和珍君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些手法对表现刘和珍君的特点有何作用?”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探究这些手法的作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最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有机会与刘和珍君交流,你会对她说什么?请尝试用感人的语言描述你的想法。”这个问题能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观念和文化底蕴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
以《雨巷》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雨巷》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和创作来表达自己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朗诵和创作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弘扬民族文化与精神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此,教师可以充实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首先,教师可以讲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通过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烛之武的智慧和勇气,以及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让学生了解古代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通过分析烛之武、郑伯等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忠诚、勇敢、智慧和担当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探索民族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设立问题情境、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充实语文教学内容等策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潜能、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贤.浅论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3,(02):148-150.
[2]陈晓婷.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23,(2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