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下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
李娟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摘要:教师优化学习评价策略有利于落实、培养物理学科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巧施多样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和活化情境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优化学习评价策略来落实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文中认为,教师应采取开放式试题、诊断性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看结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验操作等过程。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
一、巧施多样评价,优化知识结构
巧施多样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既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的多样评价方式有:开放式试题评价、闭卷考试评价、诊断性评价、格式化评价、朗读评价、实践操作评价、小组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具针对性。比如课上可以运用朗读评价,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上可以有更多的闭卷考试,检查学生运算能力的掌握程度;体育课上可以注重实践操作评价,看学生的运动技能等。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比如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操作流程,而不仅仅看最终的结果;在学生预习、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计划是否合理等。
通过多样、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他们的知识盲区,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改进。这种评价导向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主动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补足知识的不足。比如发现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知识结构不完整的情况,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知识迁移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在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特长,对他们的优势给予肯定和表扬。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更大的发展。比如老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几何证明上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多给他们一些启发性的题目,帮助他们在这一方面得到极大提高。巧施多样评价,既要发现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也要发掘学生的优势;既要对不足给予指正,也要对特长给予鼓励。
二、重视过程评价,实践实验探究
在高中物理课文《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增加实践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探究中体会运动变化和力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检验牛顿运动三定律。比如让学生用动力车和挂钩来探究受力大小的影响,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受力下的加速度,验证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遵循安全规范,测量数据记录是否规范等,而不仅仅看最终实验结果。
同样在纸片滑落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不同高度下纸片到达地面时的速度,绘制速度和高度关系曲线,体会势能与运动能量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评价最终绘制是否准确,也要评价学生制作曲线的过程,注意数据采集时是否系统,处理方法是否恰当等。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实验,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方案验证物理定律。这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设计思路的评价,是否考虑周全,实验控制变量的方式是否科学,最终验证结果是否准确以及与理论预测是否一致等。这种评价更加看重过程而不仅结果。
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比如学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后布置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高空落下的雪花从飘落到加速下落的运动变化,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是否到位。教师既要评价学生最终分析结论的正确性,也要评价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给出解决思路。针对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一章,教师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评价贯穿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全过程,检查学生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取得实质性进步。这种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实践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在动手做中获得直接的体验。
三、活化情境评价,激发科学思维
活化情境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设置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富有效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模拟实验或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探究。比如模拟运动中的受力情况,使用动力小车在不同摩擦力条件下测量加速度,考察学生对受力分析和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能力。再如,设置一个天体运行模拟程序,提供不同的参数,让学生去探究行星运行轨迹、速度以及运动规律。这些虚拟仿真的环境,就像一个活生生的科学研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也可以收集或制作一些科学探究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检查他们评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在运动学理论上的争论,学生可以分析双方理论体系的差异及应用范围;牛顿和惠更斯对光本质理解的不同,学生可以比较两种见解的支持证据等。通过这些真实的科研情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科学讨论、展览、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小组探究,设计试验方案,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这些富有情境体验的科学实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模拟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中获得难得的启发和体悟。
结论:通过巧施多样评价优化学生知识结构,重视过程评价实践实验探究,并活化情境评价激发科学思维,教师可以有效落实物理学科素养,使学生在动手做中获得直接体验,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这种注重评价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娟娟.实施项目式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教育(周刊), 2021.
[2] 周业虹.实施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8):5.DOI:10.3969/j.issn.1005-1058.2018.08.008.
[3] 许畅.项目式学习对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