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张镤文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小学 467000
摘要: 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说明了在小学阶段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巧妙穿插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学习传统文化的情感基础。依托古诗词教学进行传统文化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熏陶。 教师要善于发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让传统文化深植人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课程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人生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礼义崇尚天人合一,讲究宁静致远等思想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传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滋养孩子的道德心灵。而且传统文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美感情调如成语故事、古诗词等。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有责任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都大有裨益。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二、如何使传统文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传承
1.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打好情感基础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巧妙地穿插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打好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基础。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语文课教授古诗词、成语故事等语文内容时,恰当地添加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在讲解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结合唐代的文化特征,让学生感受诗句中倘徉宇宙、沉浸自然的意境;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的来历时,可以讲述张僧繇点睛故事的文化背景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文延伸阅读,推荐一些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主动感知和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日常语文训练中,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写作或口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语文的过程中增加文化修养。比如组织学生演讲以传统美德为主题,或写一篇以古代故事为蓝本的小作文等。此外语文课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古建筑、文化遗址,观看传统艺术表演,体验传统手工技艺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经历中适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情感基础,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依托古诗词教学发展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运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生活并抒发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依托古诗词教学可以使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得到很好的传承。古诗词的语言文字优美活泼讲究对仗押韵,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意境优美、语言较为简单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在欣赏语言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接受古人思想感情的熏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古诗词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崇尚自然、重视家国等价值理念。
在理解和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许多古诗词寓意深刻,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中的智慧,关联到现实生活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构价值体系。学生可以在学习并背诵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照古诗意创作新诗等,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古诗词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言志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小学语文课堂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途径。
3.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使古诗词成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古诗词中融汇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如唐诗中流露出的天人合一、重视个性等理念。教师通过解读古诗词创作背景、析释语言特色等方式,使学生领会古人的智慧,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师要关注古诗词中的民族文化符号如典故图像等,解释其独特的文化寓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符号体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中文化内涵的思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受传统文化对今人的启迪。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后,会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体会其当代价值。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等活动,在承传古诗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赋予古诗词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生活结合,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结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通过日常教学与古诗词教学等方式,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文化熏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善于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使之与现代生活结合,以创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以身作则以德育人。只有让传统文化深植人心,才能使新一代在文化自豪感中健康成长,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期待更多教师加入到传统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