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研究
洪芬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学 云南省 丽江市 674100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能将课堂教学变成一场数学知识的“表演”。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情境也成为当前广大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创设教学情境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问题
引言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数学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运用问题情境和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课堂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教学技能,通过对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等方面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制定出一套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兴趣。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堂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能将课堂变成一场数学知识的“表演”。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其次,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最后,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情境,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1]
比如,教师在讲“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现象为例进行讲解,如自行车、篮球、雨伞、手机等。通过创设这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活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与探讨,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堂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现实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三角形的典型例子,然后将这些典型的三角形剪下来,并将其剪成相同的大小、形状、数量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这些典型三角形来进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堂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利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数学知识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
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如果将一条直线和一个点连接起来,这条直线就能表示出这一点。对此问题,有的学生会想:“能不能将一条直线和一个点连接起来呢?”教师可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果这条直线和一个点连接起来,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吗?”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用数字表示的方法是不行的。因此,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是感觉枯燥乏味,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数学学习潜力。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生活实际相符合的课堂情境。同时,教师还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2]
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超市购物”问题,如超市购买各种水果、蔬菜等物品时需要计算它们的体积和面积等。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关资料,并将其整理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其亲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这一方式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创设出适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和效果。希望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阎靖峥.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数学,2024,(04):19-20.
[2]罗旭.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研究[J].华夏教师,2023,(31):82-84.DOI:10.16704/j.cnki.hxjs.2023.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