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来采取教学行动,引导学生展开基于数学本质的深度学习,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原力,让学生可以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对知识进行内化,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DOI
作者王雨飞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2期
出版日期2024-0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王雨飞

仁寿县文宫镇古佛九年制学校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来采取教学行动,引导学生展开基于数学本质的深度学习,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原力,让学生可以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对知识进行内化,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实际上在整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差异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确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在整体成长的过程中,实际上个人的特点也逐渐得以凸显,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就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阶段也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阶段,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展。

一、开展专题教育,不断攻坚克难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的。这些学习障碍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使得学生无法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无法跨越数学学习难题,无法成就本人的突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数字化教育去开展专题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专题学习中不断养成攻坚克难的意识和能力,也能使得学生补全自身的数学学习短板,得到趣味,收获数学研究的满足感,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数学学习者。

例如,学生在学习《简易方程》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化的研究,使得学生能在微课体系中,得到大量的方程问题、解法,从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解自身的畏难意识,收获更充分地成长与进步。

二、组织多元活动,体验知识发生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不能只追求对知识的传递,而是要使用适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使学生真正地获得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趣的测量》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展开实验课,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提供土豆、小石块、水、带刻度的盛水器皿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实验,看看不规则物体的实际测量方法到底是什么。如此,通过给学生创造充足的体验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涉及到的转化过程,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又比如,在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对生活中值得调查的平均数现象进行分析,比方小学生每天和网络的接触时间、小学生每天读书的时间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调查方向,展开实践调查的活动,获得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处理,制作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展示自己对其中数据的认识,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在统计意识上的发展。总之,教师要避免枯燥地讲解知识,而是要围绕着学生的深度学习需求,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真正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建设良好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室布局和环境设计也需要得到重视,营造宽敞明亮的教室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墙面装饰和数学相关图书的摆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将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数学角、数学实验室等特色学习区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这样的环境能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深度学习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思考数学问题,比如反思解题方法的合理性、不同解题思路的优缺点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评价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正负数的表示》的相关问题时,可以用于解释温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在温度计上面,正数代表什么含义,负数代表什么含义,并且解释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银行账户的存取款操作。正数代表存款的数量,负数代表取款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应遵循动态性原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中,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长期的积累中才能形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基于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认知特点等多个方面来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进行系统地规划。小学生是学习数学初期阶段,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J]. 王贝贝.才智.2015(04).

[2]浅析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崔汝义.赤子(上中旬).2015(1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