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今天,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习物理,并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呢,成了目前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简单谈一下自己从教多年来的做法。
DOI
作者尚田鹤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0月第20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尚田鹤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   新疆昌吉 83180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今天,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习物理,并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呢,成了目前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简单谈一下自己从教多年来的做法

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去发现

发现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课堂流程是:创设问题情学生提出问学生探索问师生共同解决问巩固练习。

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前两节我们用磁通量变化的概念表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那么如何由磁通量的变化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这句引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然后,可以让两位学生在讲台上亲自连接电路,控制条形磁铁的运动情况,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看磁铁靠近和原远离线圈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与磁铁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最后老师用四个个字概括出楞次定律即“增反减同”。可想而知,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和科学家相同的结论,心情是多么喜悦。

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好奇心是指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产生兴趣的心理。好奇心是思维的驱动力,学生如果处在好奇的心理状态中,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如在讲《光的全反射》一节时,我首先拿出光导纤维演示仪, 插上音乐盒,同学们什么也听不到。当我把全反射纤维束插到传声管两端后,喇叭里立即传出悠扬的音乐。学生连问为什么?于是我们带着好奇心进入《全反射》的学习。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易于激发催人向上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真正喜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特殊“产品”,学生的心理,年龄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其需要别人的爱,特别是教师的爱,这种爱无疑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

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相应的回报,会更加深深的爱老师, 敢于和善于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感情迁移现象,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学生产生学习物理兴趣有明显作用,物理学是实验科学,他特有的科学方法是实验法,他可以丰富感情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所以,课堂上能够演示的实验,就是自制教具,也要给学生演示。学生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做,不能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五.展现物理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有着自身的规律,更有巨大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只要在物理教学中,重视挖掘物理内涵,展现物理的奥秘和魅力,一定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例如,卢驭龙是深圳市的一个17岁的高中生,两年前他开始对高压弧光放电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老师和父亲的辅导下,经过不断摸索,终于制作出了自己的特拉斯线圈,并且成功释放出漂亮的弧光。随后,他又利用法拉第笼原理,做了一身防护服,他穿上防护服后进行放电实验,一道弧光把他和特拉斯线圈连在了一起,这次放电瞬间达到了50万伏,可小卢却安然无恙。他的这身防护符有什么奥秘呢?引导学生进入“静电屏蔽”的教学。

六.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喜欢听伟人的故事,恰当的引入物理学史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  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科学斯罗达斯罗达博士是加拿大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实验原子弹的引爆实验时献出年轻的生命。原子弹平时保存需要安全,核装料平时需要保持在临界状态,而爆炸需提到高临界状态,以实现链式裂变反应。要实现转变,可以把两块或几块质量合到一块也可以压移成一块。一天,斯罗达在轨道上研究两块铀对合的临界质量时,一场事故发生了,拨动铀块的一把螺丝刀滑落,两块铀在轨道上同时滑动。如果两块铀滑到一块就会爆炸这时,斯罗达奋不顾身的用手将滑到一起的铀分开了,避免了一场灾难。但铀是一种放射性极强的物质,斯罗达受到高剂量的致命核辐射,出事后九天就离开了人世,加拿大政府为了表彰他,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灵动的物理课堂,归跟结底要靠老师来创造。只要我们以饱和的热情去积极探索每节课的教法,我们的物理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真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