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高效实施劳动教育

摘要 【摘要】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由之路。教师带领小学生在劳动中认知世界,在劳动中审美,在劳动中创造,对每个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可以带来启迪的作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从现实出发,培植小学生从被动劳动走向自主劳动,提升劳动的积极性。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形成自主能力。教师要在双减背景下促进小学生的自主性成长,为日后发展奠基。
DOI
作者胡冬喜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如何高效实施劳动教育

胡冬喜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 424200

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由之路。教师带领小学生在劳动中认知世界,在劳动中审美,在劳动中创造,对每个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可以带来启迪的作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从现实出发,培植小学生从被动劳动走向自主劳动,提升劳动的积极性。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形成自主能力。教师要在双减背景下促进小学生的自主性成长,为日后发展奠基。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家校合作

一、前言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只有培养拥有自主劳动习惯的学生,才能满足未来国家发展的要求。2021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大面积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劳动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和五育发展中的重要领域,自然也应当受到重视。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新时期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劳动教育可以说是促进学生良好素质形成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今天,劳动教育同样也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要在劳动教育中对学生渗透劳模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他们的未来发展。

(一)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要顺利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为学生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是非常成熟,所以为他们安排的劳动教育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让他们过度劳累,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劳动中获得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多彩,需要教师用心挖掘。教师必须优化配置劳动教学资源,拓展劳动教育内容。在之前,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从表面来看显得比较匮乏,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开发力度不是很充分。学校要加强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实践基地的大力建设,充分开发现有的劳动教育场所、户外场所,比如少年宫、文化宫等,使学生进入这些场所进行劳动,感受劳动教育。学校还可以将闲置校舍和社会上的闲置厂房利用起来,与社会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将这些社会资源变为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以此满足劳动教育的多方面需要,在这些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二)促进学科融入,加强教育渗透

我们都知道劳动教育具有多种形式,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实现学科交叉的重要目的。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希望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劳动意识。

纵观我们当前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现象的素材,比如经常出现“搬运货物”“裁剪衣服”“用洗衣机洗衣服”等劳动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活动,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优质素材。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将这些素材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感受到自己的身边充满了劳动活动,每一件事情都凝聚着他人的劳动心血。我在教学“数一数”这部分内容时,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计数的呢?”在现代,人们进行计数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还有人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计数,所以学生回答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候我又问学生:“那你们知道在没有这些工具之前,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计数的呢?”这个问题难倒了学生,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PPT为学生展现了一组多媒体视频。在视频中,学生们看到了祖先通过自己的劳动打到了猎物,为了知道自己打到的猎物的数量,他们用绳子打结来记事。通过这样的视频,学生们了解了远古时期人们的计数方式。这时候又有学生提出了问题:“科学家说我们人类是从猿猴变过来的,那远古时期的人们怎么用手来打结呢?”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为学生普及了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劳动起到的重要价值,正是因为有了劳动,人类慢慢直立行走,发展出了上肢与下肢。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了解了劳动的价值。我告诉我的学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劳动。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们了解了古代人类计数的方式,了解了劳动的价值,这时候再引入数学课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契机,借助不同的学科来渗透劳动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形成劳动意识。

(三)倡导家校沟通

劳动教育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进行个人的劳动管理,包括做家务、整理个人内务、规划日程安排等等。小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劳动还培植美好的品格,家长引导小学生在劳动中相互照顾,学会汲取彼此的技能和技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各种合作, 让小学生学会了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美好品格,如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美好品格。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形成科学的自我管理意识,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未来工作至关重要。这种意识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养成知行合一、今日事今日毕的修养,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基础。目前还有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如何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所以加强家校沟通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与小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使家长了解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入社区,担任环保员,让孩子亲自参与劳动。

总之,家长与小学生相处的时间非常长,现在的很多家长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所以不愿意让自己孩子进行劳动,这是明显错误的思想,再加上很多人看不起劳动,希望孩子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方面,更造成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越来越淡薄,这样不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卓越成长。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小学生必须认清人类劳动的重要价值,要端正教养方式,分担其应有的责任,让小学生在家中进行主动劳动,使小学生形成自我服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这样才能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劳动实践教育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内容相并重的内容之一,学校必须树立劳动实践教育教学新理念,对劳动实践教育予以应有的高度重视,建立分管劳动实践教育的组织和制度,使学生领会劳模精神的真谛,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磨练,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颖,少年儿童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道德与文明,2012,(1):148-152.

[2]张垂杰,段喜英.浅谈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J],教师.2013,(12):13.

[3]李艳琴.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咨询.2011,(15):1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