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摘要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拓展资源三个维度,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发挥生活材料和时事热点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优化课堂教学,合理设置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DOI
作者吴庆祝
机构地区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吴庆祝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首峰中学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拓展资源三个维度,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发挥生活材料和时事热点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优化课堂教学,合理设置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生物学知识源自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带到课堂上,请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思考,发现虽然水果和蔬菜的外表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却惊人地相似,每一个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这一发现勾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什么看似不同的水果和蔬菜,内部结构如此相似?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又有什么异同?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新闻热点也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教师可以借助新闻报道中的案例,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生物学奥秘的渴望,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求知欲,激发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以课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结合。除了要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科学原理,学生还要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概括与归纳等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

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野外考察等方式,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小组合作探讨环境破坏对生物的影响,归纳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开展"小小环保卫士"主题活动,号召身边的人保护环境,用实际行动呵护生物多样性。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要创新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在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问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后进生,通过个别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只有经历了自主学习的艰辛与快乐,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所学迁移到生活实践中。

 

三、拓展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课内学习时间有限,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需要拓展丰富的校内外资源。以课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为例,探讨如何整合多元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广阔舞台,学校可以与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校外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观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机会。教师应提前设计观察要点和记录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照相机、摄像机全面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栖息环境等。观察归来,引导学生整理素材,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总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异同点,探讨它们适应陆地生活的途径。

学校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有丰富的生物学视频、图片、文献等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些资源,拓展视野,解决问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前人探索生物学奥秘的艰辛历程。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课为契机,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调查所在地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种类及其保护现状,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宣传海报,呼吁大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学生在系统梳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筛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建网上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微课视频、在线测试等,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

 

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多方通力合作。作为生物教师应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纪小苹.初中生物学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5):76-77+80.

[2]刘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模型建构活动的实践研究[D].延安大学202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