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活动课指导作用的探究
罗丹
重庆市渝北金港国际实验小学校
摘要: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到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数学活动根据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不同而具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培养与锻炼机会。在当今的数学教育中,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教师与家长的目光逐渐聚焦在如何能够锻炼学生多项能力、培养学生多种技能之上,这一变化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也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将数学活动与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融合是刻不容缓的正确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教学策略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板块均从宏观层面对活动课的实施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同时明确规定,每个学期必须开展至少一次的活动课。因此,数学活动课已经从理论转向了实践,一线教师要科学有效地落实活动课,让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形成的抓手,也让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一、利用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提到数学活动时,学生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兴奋、积极,这也是我们开展数学活动的首要目的。小学学生处于童年向青少年逐步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好玩,活泼,精力充沛,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板正的课堂授课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枯燥。传统的课堂模式本就会让学生感到束缚,加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印象除了“难学”就是“枯燥”,久而久之对数学最初的热情和兴趣都消失殆尽。而数学活动的开展方式符合学生的天性与学习特点,学生在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可以重拾对数学的探究欲与好奇心,从而逐渐恢复对数学学习的渴望。但教师需注意,并非什么形式的活动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将大量的知识讲解加入活动过程中,学生就会意识到此活动非彼活动,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活动方式的选择值得教师进行推敲。
二、利用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活动大多都要求学生将已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来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数学活动的实践性由此得以体现。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数学能力,毕竟“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学生能够将知识点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才算是将知识“吃透”。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应用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在这里,我们以两种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数学活动为例展开介绍。第一种活动: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学具。这种动手实践活动要先让学生回归到书本知识,在学生将知识掌握牢固后进行学具的制作。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纸壳、剪刀与双面胶,进行圆柱与圆锥的制作。由于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侧边展开是长方形,因此在动手制作圆柱体时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是在动手制作圆锥时,学生对于侧面的“扇形”制作会产生一定的疑惑,此时教师先不急于教给学生方法,而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并在尝试的过程中自行总结“哪里遇到了问题”以及“为什么会遇到这个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与示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种活动:根据创设问题,自行设计。教师可以抛给学生一个自主设计的“小项目”,比如“为教学楼外的圆形花坛底边围上漂亮的栅栏,栅栏的形状自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图纸的设计。学生在规划时,必须要进行实地测量与外形设计,然后再结合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性装饰。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以及规划思路的阐述。有的学生会选择直接围上圆形栅栏,也有的学生会选择以花坛的直径为边长围上正方形栅栏,在空白处填植花草。无论何种实践设计,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 注重实践,形式灵活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课时,必须把教学要素以各种形式排列组合并呈现出来,实现课程丰富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例如,在“辨别方向”的活动课中,教师有序地组织学生来到户外,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辨析方向,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在测量的活动课上,学生直接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既可以把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还让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学以致用。这些活动的指向性和延续性都比较强,几乎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具备前瞻性和预判性。
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活动课中可以综合的要素也可以越来越多。如一些模拟情景的课程、方案设计的课程,这些课程由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会给出活动的情境、规则等,其他要素均由学生自己组织,组内成员对方案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意,但是尽量保证是组内成员合作且独立完成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结束语
数学活动课是贯穿整个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课程形态。新课程对其进行的指导与规定,使其能够快速落实于实践,又在实践效果的检验上得到了验证的标准。因此,深入解读新课标的理念与思路,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活动课,善于借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运用家校合育的动能,并对学生做出积极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展更具实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中得到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养成的机会,使数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熊雪莲.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程[J].天津教育,2022(23):186-188.
【2】陈晓艳.“深度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本真[J].科幻画报,2020(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