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深入地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DOI
作者郑悦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郑悦

昌盛路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深入地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应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首先,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次,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思想。最后,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我们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同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以《荷叶圆圆》一课为例,教师可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生词和句式结构,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理解并掌握本课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荷叶圆圆”一课,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这些教学手段不仅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还包括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以《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爬山虎的形态和生长过程。通过观察真实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比如教师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些生动描写,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通过表演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练习,如仿写、扩写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样,通过多种方式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翻转课堂,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学习过程颠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开启探索知识的大门。视频详细介绍了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巧妙地提出了问题,如“曹冲为什么要称象?”、“他如何想到这个方法的?”以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课堂环节,学生带着思考和疑问进行小组讨论。他们分享彼此的见解,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相互启发、补充和纠正,促使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应用。

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实施多元化审美教育,涵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多元化审美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如葱郁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神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小兴安岭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审美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小兴安岭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或者写一篇关于小兴安岭的短文。通过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结语: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明确目标、运用信息化手段、翻转课堂和多元化审美教育等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在未来教学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洁.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19-21.

[2] 王文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研究[J]. 考试周刊, 2023, (2):46-5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