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

摘要 【摘要】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班主任要明确劳动教育在德育中的价值,主动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担当,以“尊重学生主体、贴近现实生活、巧借社会共建、依托信息技术”等方式多维推进,探索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地策略,让我们的学生生命更有温度,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成人。
DOI
作者吴育莹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
吴育莹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小学  362300

摘要】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班主任要明确劳动教育在德育中的价值,主动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担当,以“尊重学生主体、贴近现实生活、巧借社会共建、依托信息技术”等方式多维推进,探索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地策略,让我们的学生生命更有温度,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成人。

关键词新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劳动教育;融合

 

一、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劳动教育占着重要地位,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靠自己辛勤、诚信劳动创造出来的,要从小热爱劳动;知道祖国的建设、我们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各项各业的劳动者,劳动是最光荣的,懂得尊重劳动者;能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从而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由此可见,德育与劳动教育具有一致性,德育是理念引领,劳动是实践落实。作为班主任,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的紧密联系,将日常的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探析有效推进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融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 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以劳树德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自主设计劳动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劳动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对劳动活动的看法、意见和评价。如我曾经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行“日行一善”志愿者服务。全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收集报纸箱义卖,或创作书画作品义卖,或自种蔬菜义卖,多种途径参加班级的“暖风行动”,为贫困区的孩子送去温暖与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设置摊位、经营、捐款等环节的集体协作中播下热心公益的种子,也在动手操练中燃烧光和热发挥自己的劳动智慧、创新智慧,从而培养了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品质。

(二)贴近现实生活,以劳育德

一个具有教育或教学意义的活动,能使人认识到过去未曾感受到的某种联系。劳动内容方面应贴近现实生活,需要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之下,组织开展各式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日常劳动需求,因此,班主任应该因地制宜将生活作为劳动教育的资料来源,以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渠道。如在曾经组织的一场“扬工匠精神,筑强国之梦”的活动中,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寻访百工”,了解各行各业中的卓越人物,召开分享交流会,感受榜样的力量。活动后举办“指尖上的美”劳技作品现场赛,让少先学生针对生活中发现的某些物品的不足,寻求精益求精,在劳技课上利用废旧物品,完成创意作品,弘扬工匠精神,实现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贴近生活情景的竞赛,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智慧,身体力行的争做强国路上新时代的中国力量!

(三)巧借社会共建,以劳润德

学生认识社会事物、社会现象都源于社会,只有让学生走出学校,通过走出去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能力。班主任要有高瞻远瞩的眼界,充分寻求周边资源,建立共建关系,不断拓宽和延伸劳动教育的渠道。

笔者曾组织高段主题班会课《探秘农村振兴,致敬劳动人民》,联系校园周边学生家长开设的种植农场,让学生深入其中,模拟真实种植过程,了解乡村振兴的大智慧。组织学生尝试时间,设采购、销售、财务、运营管理等七部门,从农场经营方针、目标计划到每周实地考察、数据记录、操控远程灌溉;从种子采购、蔬菜收获到供应食堂、网上销售等,所有劳动和管理,都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在参与劳作后发出“原想从农耕园收获一缕春风,劳动教育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的感叹,展现了学生的对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认可,深度体验了创造劳动的幸福,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润养。

(四)依托信息技术,以劳强德

随着微信、QQ、微博、钉钉等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诞生,现代教育技术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促进家校沟通方式,能让教育效果愈加显著。笔者组织开展雏鹰假日活动:首先通过微信群公布“小鬼当家”家校实践活动内容,家长通过微信朋友圈这个新媒体平台发布和孩子一起制定的“小鬼当家任务书”、在家劳动的照片和小视频、劳动感受等。这样一来,也能够比较直观地及时了解学生做家务的情况和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和指导。同时,学生们可以互相观摩学习、点赞评论彼此的“家务技能”,使家务劳动在活泼自由的氛围中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劳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此外,那些没有落实劳动任务督促的孩子家长见了也赶紧提醒和指导自家孩子开展相应的活动,潜移默化中改变家长的劳动观念和行为。通过新媒体技术,我们班的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手握阳光,暖心成长,思想道德教育也悄然根植于学生心田。

三、后记

列宁曾说:“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理想是不可能想象的。”学生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未来的社会理想就藏在他们自觉劳动、诚实劳动发挥出的天赋与潜能上。因而,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我们班主任主动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担当,积极探索德育工作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教育活动,务实力行,履践致远,以期让我们的学生生命更有温度,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成人!

 

【参考文献】

1.丁莉娜.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建设初探 [J].科研,2023.

2.柯金英.让劳动教育花开满园[J].教育教学研究,202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