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发展的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突出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源自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融入课堂展开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实现理论和应用的高度融合。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创设情境、推导公式、借助多媒体工具等诸多方面,展开高效的教学,如此才可以满足“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减负提质”的最终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DOI
作者李参薇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9月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双减政策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发展的研究

李参薇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突出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源自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融入课堂展开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实现理论和应用的高度融合。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创设情境、推导公式、借助多媒体工具等诸多方面,展开高效的教学,如此才可以满足“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减负提质”的最终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减负;策略与方法
  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持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切实保证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形成个人的感悟、丰富个人的学习经验。但在小学数学的实际课堂上,许多学生有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认为他们只是在以被动的方式吸收教师所传授的专业性内容。在如此大环境背景下,各一线教师需要切实遵循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减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展开教学,达成“提质减负”的最终目标。
1、借助公式推导,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有较大难度的课程,在展开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在数学课程的持续学习中、进一步形成具备个人特色的体系和方法,如此就可以让本来具备较高难度的各数学知识点因此变得简单化,此举对促进学生实现高效率学习、实现提质减负都可以带去正向的帮助。比如说在围绕四边形展开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结合着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四边长度叠加后的结果,接着教师需要引入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知识,告知学生,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变换”形式,所以学生们往往也会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是四边边长的总和,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导入(a+b)×2以及4a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助于公式的有效推导,往往可以让学生实现迁移式的高效应用,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结合现实问题,构建数学化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问题、创设情境化课堂,通过现实情境的导入,往往可以让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更全方位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定性不够,在课堂学习时容易开小差、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问题,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情境作为基础、展开课前的导入,往往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内驱力下,更全方位地参与课堂学习,此举在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上、可以发挥出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在: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形成“倍”的专业化概念,可以有效地利用倍数关系来表达不同物件的数量关系。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定这样的情境化题目并加以引导,比如说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假设现在你们手中有15个苹果,而香蕉的数量是三份15个苹果那么多,那么同学们,你们可以告诉老师,香蕉的数量是苹果数量的多少倍吗?”,通过以上生活化问题的导入、情境化课堂的构建,往往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到底苹果和香蕉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学生仔细思考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倍”的概念,告知学生三份15个苹果就意味着香蕉是苹果的三倍,如此就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倍”的应用方法。
3、借助多媒体资源,展开高效课堂教学
  现在我国已经全方位进入互联网时代了,这就意味着,各种信息化电子设备、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如果在课堂现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全方位展示不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的数学定律以及概念,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负担有一定帮助。比如在围绕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首先借助电子白板,绘制出一个长方形图形,然后再借助白板操作功能,将长方形“拉成”四边都相同长度的正方形,让学生先明确清楚,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是可以实现形状相互切换的,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向学生分享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是a×b,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可以通过相互拉动、实现彼此转换的,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也是边长乘以边长,只不过正方形的边长是相同的,所以它的计算方法就是a的平方,通过这样借助多媒体工具的方式展开教学,往往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避免学生将两者混淆在一起。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首先减的就是学生的课后作业、减的是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实现在“双减”政策下提质的目标,各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在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存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出调节和改变,切实保证学生可以在较低压力、较少作业的情况下,完成高质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培.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J]. 江西教育,2022,(44):67-68.

[2]李晓萍.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 天津教育,2022,(36):46-48.

[3]史红梅.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J]. 天津教育,2022,(36):28-3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