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充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DOI
作者林志娟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林志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实验学校  161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充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表象积累;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象积累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提供实践和练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以及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等策略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表象积累的意义

表象积累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其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许多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初步形成的表象是不完整的、模糊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积累足够的表象,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小学数学知识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进行组织的,每个知识点都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展开的。学生通过积累表象,可以有效地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把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学习结构。

2.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表象积累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工作,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3.为后续学习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表象积累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才能进一步学习更深入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和抽象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归类,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规律,从而独立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跳出固定思维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无法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角度,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解题能力。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解题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索,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并且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思维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分享思路和交流经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表象积累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知识结构图的制作。通过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框架,直观地展示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串联和扩展。

2.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和应用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不同形式和难度的练习题,锻炼学生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如图书、网站、实物等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多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小组活动等形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5.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支持。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象积累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丰富的实践和练习,积累足够的表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加深记忆和理解,为后续学习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表象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牛芸彬.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普童话,2023(18):127-129.

[2] 杨会. 小学高年级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析谈[J]. 考试周刊,2023(10):93-9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