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仲威平
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
摘要: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门教授语言知识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愈发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核心素养;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入课文:“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吗?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和策略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到箭的?他考虑到了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并思考这些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境?你能够从中学习到哪些思维方法和策略?”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策略规划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问题的开放性和层次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二、构建阅读情境,强化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通过构建阅读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应精心构建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描绘出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通过声情并茂的叙述,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向往之情,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瑰丽景色和丰富资源,使学生在视觉的享受中加深对西沙群岛的印象。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如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或者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精研教材内容,启迪学生审美感知
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元素无处不在,它们是启迪学生审美感知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当精心研读教材,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美育元素,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哲理美,进一步启迪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以《七律·长征》一课为例,这首诗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象和英雄气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句的抑扬顿挫和起伏跌宕。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中的语言美,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学生领略诗人用词的精准和生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现长征途中的历史画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意境美的理解。在精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美,更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征途中的场景,或者进行诗歌创作,以表达他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赞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教材中汲取美的养分,更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四、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强化文化承扬与领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充实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承扬与领悟。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识,更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教师应注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精髓,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入更多关于中国神话传说的内容,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瑰丽与神奇。通过讲述其他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探讨神话传说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领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编写自己的神话传说故事、绘制神话人物画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和感悟文化。
结语: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趋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阅读情境、精研教材内容以及充实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我们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积累与运用、审美感知以及文化承扬与领悟能力。这不仅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智力,2023,(36):84-87.
[2]吴水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4,(1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