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DOI
作者王笛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王笛

黑龙江省讷河市实验学校  161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生活化教学强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生活化教学注重通过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通过参与生活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治观念。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述交通规则时,可以模拟马路场景,让学生扮演行人、司机等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交通规则。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引入生活化教学案例。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学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生活化案例的引入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法治宣传等。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建立生活化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质。因此,建立生活化评价体系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一环。生活化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表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在进行“诚信的重要性”这一节内容中,教师讲述一个与诚信相关的小故事,如“狼来了”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最后没有得到帮助?”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呈现几个与诚信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考试作弊、借东西不归还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是否违背了诚信原则。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身边发生的诚信或不诚信的事情,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践行诚信的意义。鼓励学生将诚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分组讨论、诚信承诺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诚信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践行诚信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1.注重因材施教。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2.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实际需求,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生活化教学案例、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以及建立生活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炼荣.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探索[J]. 华夏教师,2023(13):23-25.

[2] 黄卫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实施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8):71-7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