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现在很多语文教学中都加强了古诗词背诵,对于学生对古诗词和文言文所掌握的情况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考试中对于古诗词所掌握的情况也不断加强,长期下来导致很多学生理解错了意思,认为自己所背的古诗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且书本中很多古诗词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只不过是要考试或者老师布置的任务才勉强背过,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养成“背的快,忘得也快。”常常昨天刚刚背过今天就想不起来了,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而部分学生为了图省事干脆背网上所划分的“必考语句”,很多学生常常发现背的并没有考或者只考了一两句也养成了学生浮躁,注意
DOI
作者刘小媚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小媚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琴江中学     514400

【摘要】现在很多语文教学中都加强了古诗词背诵,对于学生对古诗词和文言文所掌握的情况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考试中对于古诗词所掌握的情况也不断加强,长期下来导致很多学生理解错了意思,认为自己所背的古诗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且书本中很多古诗词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只不过是要考试或者老师布置的任务才勉强背过,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养成“背的快,忘得也快。”常常昨天刚刚背过今天就想不起来了,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而部分学生为了图省事干脆背网上所划分的“必考语句”,很多学生常常发现背的并没有考或者只考了一两句也养成了学生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习惯,本文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和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古诗词 传承 现状 措施

【正文】古诗词一直是代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历史事迹精准表达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情怀和人格,学习习惯培养都有重大影响,而现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课改要求,古诗词在语文中的占比不断加大,这就要求了学生所要背诵和掌握的古诗词更要完善,而这些都逐渐显现了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弊端,例如:逐渐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导致学生不想认真体会古诗词的含义,只会按照书本内容和重点语句背诵来应付老师的检查和考试。部分教师也因为讲这些内容比其他内容麻烦,常常上课枯燥无味,只把内容翻译后不进行课外拓展,随后布置背诵内容,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下降,逐渐不愿意主动学习。

一、分析现下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教学现状

现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早已没有小学的轻松和初中的有趣,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中都在不断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来迎接高考,对于古诗词内容也逐渐显现出了弊端,学生早已不管古诗词中的含义主旨,只要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生都会进行背诵,因为现在部分地区的高考不只是考验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掌握的程度,而是除了高中以外,小学,初中,甚至是课外的古诗词都会随机进行考验,部分教师也为了迎接高考让学生不断背诵,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还在坚持不仅要让学生背诵,也要让学生掌握其背景含义主旨,而往往这种教学方法最后事半功倍,因为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主题背景,更重要的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连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见证者,而考试要求不断变更的意义也在于此,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古诗词,而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古诗词文化,通过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考验来考查学生对语文真正含义的理解。

二、分析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教学中的问题

2.1提高文化教学,减少学生错误认知

古诗词相比于其他语文课文内容来说,内容比较简短,但需要教师进行翻译讲解,还要教师进行诗词的主旨以及重点语句的含义进行讲解,部分古诗词必要时还要教师进行拓展讲解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结合课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真正含义的理解,通过教师对古诗词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真实经历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而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则需要在古诗词的加持和拓展下进行,通过对古诗词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渗透,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国家自豪感,相对的学生也能加大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学习也就加强了这些在学生脑中的记忆。

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人教版统编教材《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陶渊明生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和陶渊明的大致身世进行讲解,先集中学生们对课堂的注意力,了解作者的身世,再将诗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体现出的情感大致讲解,好让学生先代入课文,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古代农民的日常生活讲解给学生,加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了解古代传统文化历史,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本诗进行鉴赏,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鉴赏,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让学生通过诗词鉴赏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改变对古诗词必须要死记硬背的印象,同时也扩大了学生对出传统文化的知识圈。

2.2提高文化研究,加强文化掌握

想要从古诗词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传承教学不止要加强文化教育,也要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研究,通过学生主动去探索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来增加学生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掌握。通过现在高考的不断变革,古诗词考验已经不是单纯考验学生对高中古诗词的背诵情况,现在新课改要求学生多方面发展,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考试也是在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来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考试中大部分考点内容都是固定的,唯一可以随机变化的只有古诗词和写作,所以,学生不仅要掌握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要主动去分析,研究传统文化。

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人教版统编教材《劝学》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学生也要掌握其学习道理,学生要主动掌握到荀子的部分语录体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还要了解这篇文章中许多学习观点和主张,通过教师进行翻译讲解后,这篇课文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独立鉴赏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学习观点来进行鉴赏,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寻找古代有关学习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通过总结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到传统文化,也能改正自己错误的学习观点。加强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加强古诗词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日常课程的积累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来加强的。这不仅能加大教师的教学经验,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综合素养,语文这门学科是最能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科,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参考文献】

  • [1]黄红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对策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3):190-192.
  • [2]孟凡.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05):9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