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小学教育之中,无论哪一门学科,都要本着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理念,使得学生能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DOI
作者黄志萍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黄志萍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天马小学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小学教育之中,无论哪一门学科,都要本着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理念,使得学生能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制约因素分析

1.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下,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够,教学内容依然局限于教材上,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教材知识点上,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合,忽视了课外活动课程的拓展。如此,致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单一,难以真正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2教学模式不科学

在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过程中,仅仅具备充实、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说,依然存在诸多不科学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束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形式,对学生的启发、互动关注不够。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将整个教案都搬到了网络上,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播放PPT。由于教学模式不够科学、合理,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背景

学科素养集中体现了本学科的育人理念,学生通过各个课程的学习,在学习具体知识的基础上会逐渐内化为一定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学科素养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是: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且这种素养可以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和活动中予以展现。可以说,语文学科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相关的能力和知识中,学会体悟情感并表达情感。语文学科素养的建立与提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绩,更关系到其健康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具体的听、说、读、写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能力,使其具有更宽广的思维,能够更为准确和流利地进行表达。

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通过教学实现的教学目标包括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并且要引导学生形成更高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之情。语文作为一门学生必修的基础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对于语言的理解,也离不开表达。正因如此,扎实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为高效课堂的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3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单向传输知识,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爱热闹、爱玩,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须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遵循学生的天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须不断和学生互动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2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提问通常是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最好方式。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就表明他们已经对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分析。因此,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小学语文教师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将相和》一课的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作为引导,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对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其次,教师依据教学重点,设计相应问题,如:“渑池之会中,蔺相如让楚王击缶,将其当作羞辱齐王的代价。这种做法正确吗?蔺相如赢了楚王吗?为什么?”通过提问,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研究课文内容,而且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勇于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3分层教学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通常比较差,仅通过自身学习通常很难充分掌握知识点,也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以此为基础,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及实践活动。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与交流。例如,教学《女娲补天》时,小学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上课之前搜集神话故事,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然后,教师可对学生分享的神话故事进行点评、总结,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思考:女娲为何补天?她为补天做了些什么准备?她遇到了哪些危险与困难?她补天成功了吗?最后,教师可将神话故事中蕴含的传统精神进行分析与讲解,指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

3.4生活化教学

“生活就是教育。”知识既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须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相关教学活动。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歌曲与影视资料,同时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其次,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促使学生从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自主表达。在学生完成表达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通过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最后,教师可将课文内容进行合理引入,展示相应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3.5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要对学生的交流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能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协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须注重合作理念的融入,促使学生综合发展。例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进行合理分组。其次,教师可通过引导每个小组对各种话题进行探讨。比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播音组、文学组、军事组,播音组负责找出课文中的生僻字;文学组主要对课文内容进行转述;军事组主要研究文中出现的军事策略。在小组成员都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分享自己的心得。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充分掌握相关语文知识,以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振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J].学周刊,2022,(02):87-88.

[2]任彦军.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智力,2021,(35):10-12.

[3]王秀云.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71):19-21.

[4]余金香.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8):48-4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