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必要性及有效路径

摘要 【摘要】摘要: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内容明确提出,应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与学生现实生活,探究具备中国特色与中国精神的劳动教育模式。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肩负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的神圣使命,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培养一批勤于劳动、敢于奋斗的高素养劳动人才。
DOI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必要性及有效路径

王志光 韩燕玲

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铁门关市 841000

摘要: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内容明确提出,应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与学生现实生活,探究具备中国特色与中国精神的劳动教育模式。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肩负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的神圣使命,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培养一批勤于劳动、敢于奋斗的高素养劳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引言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提高自我职业修养、锻炼自我意志和完成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法,也是高职院校非常容易忽视的教育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对高职教育立德树人,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文章从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探究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必要性,并对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具体策略展开了探究。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是高职教育体系完善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体系化可使得高职院校在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体系得到完善,并使得劳动教育的各种方法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丰富整个教育体系的内容,保证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技能优秀、素质全面的人才。第二,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路径。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更重要的影响,这是劳动教育的功能之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品质和道德水平,并且强化其各方面的心理需求,让其懂得劳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所不可或缺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重要责任,明白自我能够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从而志存高远,为实现自我目标不断努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具体策略

(一)打造劳动实践育人的新格局

高职院校要在将教学课堂和校企有机结合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劳动教育体系。首先,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科学合理的分配相关的教育任务。高职院校要在学校的顶层设立相关的领导小组,以学校主抓教学工作的领导为核心成员,同时各个学院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作为小组的重要成员。领导小组要高屋建瓴的对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相关的规划,制定出一系列的具体的案,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有效的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并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其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要注重学校教育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学会以校企为平台,把学校所在的城市区域、学校本身以及学校企业各个方面的文化特色集中起来,强化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向学生阐述劳动的价值、职业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大国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等劳动价值道德的涵义。再者,要加强劳动实践在人才培养当中的比重。劳动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在实践当中所进行。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养的同时,将劳动实践融入其中,在课堂上以及课堂之外和学校之外,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实践的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劳动当中培养自我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在专业技能的提升当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依托各类平台,打造劳动教育多元体系

劳动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也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所能给其带来的对于自我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所以劳动必然是在实践当中进行的,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一定不要把劳动教育当成简单的“讲”和“说”,而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依托各类平台,真正的将劳动纳入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系统当中。首先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过程和实践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举行各种创新创业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其中提升自我技能,并学会实际操作方法,锻炼合作能力。其次要有效地依托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下乡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的参与到一线的工作当中服务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深刻体会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感。再者,依托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以及其他实践团体,为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提供有效的服务。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当中,可以根据班级划分责任区,让学生能够在劳动当中体验到成就感。最后,要依托实习单位这个良好平台,让学生在单位和企业当中承担一定的岗位,在实习中有效提升自我的劳动素养

(三)培养学生劳动拓展能力

当前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时,往往对其中的一点有所忽略,即对学生劳动拓展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参与职业之后,很快就能够适应其所在的岗位,但是在此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却只能停留在原地,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技术进行拓展性的发展,没有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上升空间,这最终导致很多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难以在岗位上坚守下去,并做到有所创新和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的教育阶段就必须注重对其进行劳动拓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但要对专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对相关学科以及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力,乃至关注于对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拓展能力,进而优化高职院校的培育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保持学校和企业乃至行业信息方面沟通渠道的畅通。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求学阶段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技能要求有所掌握,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学校里就有目的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提升自我在多个方面的能力,并就此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相关规划。学校可以通过邀请相关的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到学校来进行演讲和指导等活动,让学生具象化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现状以及各岗位的职业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欠缺点,有意识的去改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在未来步入企业之后目标明确。其次,在和企业以及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沟通之后,学校掌握了这些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等各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指导性的或是碎片化的,并不成系统,学校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形成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课程资料,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述和传授。这个过程看似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学校和教师各方面的努力,教师甚至要亲身到企业当中体验各个岗位,对具体工作的操作流程以及评价机制等各方面都进行详细的了解,经过思考和探讨之后,才能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资料。

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提升劳动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淑莉.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1):139-141.

[2]]王丽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路径分析[J].才智,2022(26):46-49.

[3]李永道.高职院校“知行融合式”劳动教育的归因分析及路径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5):60-6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