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多媒体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密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还能解决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DOI
作者王加斌
机构地区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4年13期
出版日期2024-07-2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加斌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东青镇禅林小学校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多媒体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密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还能解决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应用

一、传统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学比较单一,往往都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参与少,即缺乏充分的图形图像支撑,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探索的良好的环境,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中。比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学起来都是比较吃力的,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比如由平面到空间的转变,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等。教师一支笔、一张嘴,学生两只耳朵、一支笔,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教学讲得“苦”,学生学得“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迫切需要探索出能真正培养学生初中数学能力的教法。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到教学上来,恰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相当强,概念又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直接做起别的事来。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将数学教学运用电教手段,通过色、形、声、光等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充斥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突破视觉的限制,形象直观多角度地观察对象,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幅图案:等腰三角形、糊蝶、飞机,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在屏幕上画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再如,对于圆周率的概念教学,得用Cai,可以对圆周进行展开,同时跟踪测量圆周长和圆半径,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圆半径的比是一下定值,实验中圆的大小可随意变化,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π的存在。

(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听得着、还能操作,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丰富性、形象性、生动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一是把无形化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年级的二次函数,用传统方法画出给定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一方面费时费力,老师至少花5-8分钟才能画好。另一方面画得不够准精,可能导致图像动态变化出现误差。运用《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点点之间的串联,动态有形地组成的一条曲线,图像清晰,而且随着a、b、c值的变化,图形也随之变化,远远超出老师的讲解,是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二是把抽象化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如在“平移”的概念教学中,用多媒体显示电梯上下运动、火车在平直的轨道运行等等都是平移,不仅引起学生的亲近感,而且对概念理解非常透彻。如角的教学,就可以利用Flash制作出运动效果,使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直线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同时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过程中,使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这样,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五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三是把静止化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能体现形象直观,在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可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关系”等等,如教学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几何变换时,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换比在黑板比画易懂直观得多。如行程问题教学中,把现实生活中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人等“搬”进了电脑,利用Flash使他们运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公路、学校跑道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形成表象,进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挖掘事物运动的本质联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初中数学问题,真正意义上提高数学修养,突出数形结合思想。同时,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他的好处和发挥作用还有很多,这里我只简单的列举了几个方面,认识还比较浅薄。不过我认为:多媒体教学需要有许多好处,但也有不足,所以不能过多地使用,或者说不能滥用,有些题目的解题过程还是需要老师步步分析,层层推理,并板书示范,以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堂.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几何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 胡根枝.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