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摘要 【摘要】在当前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变革中,小学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法显现出了其在培育学生全面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的显著效果。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模式、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多维度的均衡发展。单元整体教学法凭借其内在的系统性、连贯性及深度探索特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在更丰富语言环境中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这一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培养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本文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DOI
作者李素梅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0月第20期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李素梅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林七乡中心小学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在当前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变革中,小学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法显现出了其在培育学生全面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的显著效果。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模式、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多维度的均衡发展。单元整体教学法凭借其内在的系统性、连贯性及深度探索特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在更丰富语言环境中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这一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培养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本文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有效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它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旨在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等元素,构建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此模式不仅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更侧重于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及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核心知识点展开,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确保各项教学活动都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时安排,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索语文知识的内在关联和逻辑结构,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也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总之,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既强调知识系统性,又注重学生主体性和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聚焦课堂内容的核心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超越对单篇文章的孤立解读,转而深入探究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科学规划教学策略。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对单元内各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进行透彻分析,还能促进学生从多篇课文中提炼共同元素,并对比其差异与相似之处,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花的学校》时,教师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章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其中,《大青树下的小学》描绘了多民族孩子和谐共处的校园景象,而《花的学校》则是以花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两篇文章虽角度不同,但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篇文章的异同,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其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单元整合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对单元内容进行精心整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教师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单元主旨及核心知识点,确保核心素养能够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细致梳理知识要点,并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的精粹提取。在编排语文教材内容时,需遵循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洞察不同课文间的知识关联,据此设计更为精准的学习任务与教学策略。

其次,教师必须构建核心素养与课文内容的紧密桥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以三年级下册为例,《富饶的西沙群岛》与《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课文均聚焦于景物描绘,因此该单元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品味,不仅能够强化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显著提升其口头表达和讲解能力,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 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贯穿

在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流程中,我们致力于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贯穿,确保学生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能获得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活动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包括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等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和习作“猜猜他是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不同民族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包容心态;在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中,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暑假经历,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习作“猜猜他是谁”中,则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用文字描绘人物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我们注重单元整体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每个单元开始前,都会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核心素养的有效贯穿。通过单元复习与测试,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总之,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贯穿,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强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步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其核心目的在于助力学生领悟课文精髓,掌握高效学习技巧,并巩固所学知识。为了提升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需要强化课堂教学环节。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增长和认知能力提升,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日益深刻全面,且已积累一定词汇量。因此,教师可以构建自主探究的阅读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导读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阅读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材料。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对单元整体教学及学生学习均产生积极影响。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包括《观潮》、《走月亮》等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生活的诗意。在讲解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讨论文章中的景象和情感。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章中的自然景象描写,如《观潮》中的钱塘江大潮与《走月亮》中的月夜美景。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讲解《观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的震撼感受,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到的场景。接着,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如《壶口瀑布》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然之力的壮美。通过这种拓展阅读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还能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象,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聚焦核心能力、加强单元内容的整合设计、优化整体教学流程及强化课堂教学策略,我们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宝真.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家长,2024,(21):165-167.

[2]鲁莲.核心素养下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J].留学,2024,(20):37.

[3]李艳霞.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现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4,(21):7-9.

[4]郝海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J].语文新读写,2024,(07):75-7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