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名家篇目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堂中开展名家篇目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为例,通过深度解读篇目,明确教学目标;巧妙创设情境,情境中识名家;任务驱动教学,有效达成目标;拓展阅读加练笔,学法迁移促提升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中年级名家篇目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DOI
作者吴淑芬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6期
出版日期2024-08-1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名家篇目阅读教学策略

      ——以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为例

               吴淑芬  连州市实验小学  513400

 

【摘要】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堂中开展名家篇目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为例通过深度解读篇目,明确教学目标;巧妙创设情境,情境中识名家;任务驱动教学,有效达成目标;拓展阅读加练笔,学法迁移促提升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中年级名家篇目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解读篇目  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  拓展阅读

 

名家篇目作为经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小学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名家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年级语文课堂中开展名家篇目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优化创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本文结合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名家篇目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度解读篇目,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对名家篇目的深解读是引领学生阅读的重要准备老师备课时在课前深层解读课文内容,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明确并制订教学目标。《燕子》一文选自郑振铎的《海燕》。本课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语句描写生动,简单清晰,让学生直接感受燕子的特点。“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作为本单元的阅读要素,需要学生进行表达,三年级的学生充满好奇心,也乐于表达。基于此,可以这样制定《燕子》一课的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体会名作家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语句,感受作者喜爱燕子的情感,并萌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思想感情。

2.语言运用: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

3.思维能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4.审美创造:以文中可爱的燕子为启发,跟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

二、巧妙创设情境,情境中识名家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阅读教学的开始环节,创设与可爱的生灵相识相知”的情境:“在大自然中,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处处都有可爱的生灵。有曾几笔下的‘添得黄鹂四五声’;有杜甫笔下的‘泥融飞燕子’。不仅古代诗人喜欢燕子,现代作家也非常喜欢燕子,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认识大作家郑振铎眼中和笔下的燕子然后老师出示课题,向学生介绍作家郑振铎和《燕子》这篇文章的由来:郑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避难,途中见到海鸥,引发阵阵乡愁,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国,就写成了《海燕》,本课《燕子》节选自《海燕》的第1自然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名作家的认识能勾起学生阅读篇目、了解燕子的好奇心和欲望。

  • 任务驱动教学,有效达成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提设计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近距离赏析外形美加一加赏析春光美拟动作想象飞行美、远距离描画休憩美四个学习任务,以活动为载体,在学习活动中提炼阅读名家篇目的方法。

1.读中体会

新课程标准在中年段“阅读与鉴赏”的学段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燕子》一课的阅读教学,老师以朗读贯穿四个学习任务的始终,例如在学习任务一“近距离赏析外形美时,老师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读好形容燕子外形的词语:“乌黑”、“轻快有力”等,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讲练结合

课堂上学生的“练”应大于教师的“讲”,以便更好地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任务二加一加赏析春光美时,老师“雨”为例,引导学生在前面和后面逐次添加修饰成分,边加边想象画面,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出示句子,逐步引导:什么雨?什么样的细雨?如毛的细雨怎样?学生边加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然后方法迁移,用“加一加”的方法,当堂练习学习单第二题。

         3.替换字词  

名家篇目中关于词语的运用,仔细品味,会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燕子》一文用得生动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用替换字词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假如换成其他词语会有怎样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任务三“拟动作想象飞行美”(即课文第4自然段)。这一段作家仅用一句话把燕子的飞行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一些关键字词“横掠”、“沾”、“圆晕”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引导学生通过替换字词对比,如催发想象:为什么用“横掠”不用“横飞”?“横飞”只是单纯地描写动作,“横掠”则是指飞行的力度轻、速度快、灵活……作家抓住“横掠”、“沾”、“圆晕”这些好词写燕子飞行的特点,让人深深感受到一种轻快、灵活、敏捷的美感。

4.以评促学

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中年级名家篇目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在学生完成四个学习任务之后,老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内阅读学习评价量表》,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能按课文内容填写,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按课文内容边想象画面,添加修饰的词句;能在3、4自然段找出优美的语句抄写下来;能正确回答问题,背诵第1、第2、第3自然段四个评价项目,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阅读加练笔,学法迁移促提升

中年级名家篇目阅读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核心素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本以外的更多的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了让学生通过《燕子》的阅读学习,习得的方法得到迁移提升,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继续设计学习活动。

1.利用阅读资源拓展阅读

读完《燕子》,学生对郑振铎笔下活泼可爱的燕子意犹未尽,他们会产生继续阅读郑先生其他作品的强烈愿望。小学语文主题丛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应的名家篇目:郑振铎的《海燕(节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看看作家描写了海燕的哪些活动画面,并圈画出优美语句,感受风景与生灵之美。

2.以仿写的方式迁移练笔

名家篇目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实现对篇目的理解和阅读方法的迁移提升语文素养。在阅读后环节,教师为学生小练笔的活动,先以小组分享的方式,跟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仿照《燕子》第1自然段写一写。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在言意兼得中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将积极正面的情感、价值观表现出来

阅读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核心素养下的名家篇目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深入经典,深度解读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让学生在名家篇目作品中感受语言的熏陶,提升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22.4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洪志主编 2022.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