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同时也给予学生一种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劳动的意识。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能够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DOI
作者陈立立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5期
出版日期2023-07-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陈立立

湖北省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  441200

摘要: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同时也给予学生一种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劳动的意识。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能够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是为了将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意义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选择课文内容、创设劳动情境和设计语文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本文就以部编版三年级的教材课文为例,探讨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一、通过课文内容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内容可以直接渗透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选取相关的课文内容,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意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劳动教育的启示。首先,可以通过选择描写劳动和劳动者的课文来渗透劳动教育。比如,选取描写农民劳作的诗词,让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解读这些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劳动意识。其次,可以通过选择描写工匠技艺和劳动成果的文章来渗透劳动教育。如选取描写陶艺、木工或织锦等工匠技艺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劳动者对于一门手艺的追求和热爱。通过分析这些文章,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通过课文中描写的人物劳动和劳动场景,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部编版三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可以作为渗透劳动教育的素材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纸的发明》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讲述纸发明的过程,向学生传递了纸的来之不易,和创造者为发明纸辛勤劳动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了解到辛苦劳动和不断创造是如何为我们带来美好生活的,而不仅仅只是知道纸是如何发明的。通过对这样的课文的深入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感恩劳动的意识。

二、通过创设劳动情境渗透劳动教育

除了通过课文内容渗透劳动教育外,创设劳动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劳动实践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的农田、花坛或菜园等地参与有关农耕、园艺的劳动活动。学生可以亲自插秧、浇水、除草等,通过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的价值。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其次,可以设计与社区相关的劳动活动,如社区义务清洁、植树造林等。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劳动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成果的展示和总结,以加深对劳动成果的认识。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单元《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进行语文游戏,如角色扮演,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而这些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设置为一种劳动形式,比如让学生分角色自行准备、扮演兔子农民和树桩等,以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三、通过语文活动渗透劳动教育

除了课文内容和劳动情境,语文活动也是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设计与劳动相关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创造能力。首先,可以设计与劳动有关的语文阅读活动。比如,选择劳动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阅读理解,并进行讨论。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过程和成果,并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设计与劳动有关的写作活动。比如,让学生写一篇与农田、工匠或劳动者相关的作文,鼓励他们表达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册语文部编版第单元《身边的“小事”》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围绕“劳动”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描写身边有关劳动的小事,感受到劳动为生活提供的便利和美好。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对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课文内容、创设劳动情境语文活动等多种途径,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动手能力。在小学阶段,积极渗透劳动教育,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路径,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未来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维媚. 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2.

[2]林永红.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探析[J]. 基础教育论坛,2023(2):75-7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