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索
李冉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中学校 133700
摘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以问题情境为驱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审美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及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强化文化领悟与传承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论述了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这些探索和实践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一、以问题情境为驱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核心任务。思维能力作为综合素养的关键要素,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及未来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借助启发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从而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时,可以构建一系列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可c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大家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精神又是如何体现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广泛讨论,促使他们结合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细节:“范仲淹在文中是如何描绘岳阳楼景色的?这些景色与他的情感有何联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如提问:“《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心态有何重要意义?”这样的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引导性,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地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二、强化审美引导,提升审美素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审美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能够传递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学生的审美观,进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精心设计审美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并尝试创造美,从而培育他们的审美情感,提升审美水平。
以九年级上册的《沁园春·雪》为例,这首词以其壮丽的意象和豪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英雄的评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词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随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学生体会这种宏大景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讲解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情感和人文情怀,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创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沁园春·雪》的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心中美景的词作,或者通过绘画等形式,将词中的意境具象化,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养。这种多元教学方式不仅融合了传统的教学精髓,还融入了现代教学的创新元素,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岳阳楼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领略古文的魅力。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背景,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欲望。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并讨论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和深层含义,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交流互动,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共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岳阳楼记》,撰写一篇短文或演讲稿,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四、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强化文化领悟与传承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并加深学生对文化的领悟与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为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
以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秋思》为例,教师在教授这首词时,可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首先,通过详细解读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边塞风光的壮美与将士们思乡之情的深沉。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引入更多与边塞诗相关的诗词作品,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的边塞风情。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讲述北宋时期的边疆形势和将士们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词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诵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本文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初中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索南加.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实践教学策略[J].智力,2022,(29):100-103.
[2]钟浩.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22):60-62.
[3]陈卫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索[J].语文世界,2024,(32):35-36.
[4]姚明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0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