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下小学美术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打破学科界限以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融合发展,跨越多学科、多领域进行教学,提高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美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能力通过艺术创造、作品赏析等课程,在丰富学生美学知识的同时,唤醒其创造热情与艺术感染力进而实现自身整体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以小学美术为切入点,将德、智、体、劳相关学科与美育进行整合融合,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审美、道德等方面素养的提升。
DOI
作者肖玮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4-03-0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五育融合下小学美术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研究

湖北孝感 肖玮

孝感市高新区同升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打破学科界限以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融合发展,跨越多学科、多领域进行教学,提高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美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能力通过艺术创造、作品赏析等课程,在丰富学生美学知识的同时,唤醒其创造热情与艺术感染力进而实现自身整体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以小学美术为切入点,将德、智、体、劳相关学科与美育进行整合融合,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审美、道德等方面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美育相关概述.

(一)美术教育.

1.育人即教育、培养;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即为育人;育人的目的是使教育对象能全方面的发展。

2.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小学美术与五育融合现状分析

1.认知偏差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学科兴趣不高的情况,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处于明显的被动状态。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对于学科学习没有太高兴趣,那么他们就很难积极主动探索学科知识点,很难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后续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关注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感知现状,并积极探索学生学科兴趣不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

2.地位边缘化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小学美术和五育并重的地位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和五育的地位往往被边缘化。首先,小学美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往往被边缘化。一些学校和家长过分注重文化课成绩,忽略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导致美术课程被压缩甚至被取消。

3.实施孤立化

美育在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孤立化是指将美育与其他教育内容分开,单独进行实施。这种孤立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

()五育并举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重要性分析

1提升整体感知能力

美术学科不仅仅是绘画和艺术创作,它也是种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方面,例如色彩、形状、线条、空间等等。通过将五育并举的教学方式应用于美术学科,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和方面,提升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具体来说,五育并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敏锐地察觉不同领域和方面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其他人的作品,让他们更加有创造力和自信心。

2.增强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五育并举的方式提升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并增强情感体验能力,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多元化素材选择、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批判性思维培养和情感教育渗透等多种方式,可以提升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五育融合下小学美术跨学科学习策路.

()美育的内部融合

美育的内部融合是指在美育领域内部实现不同模块、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融合。具体来说,美育的内部融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整合美育理念:将各种不同的美育理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美育理念体系。这个理念体系可以包括美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为美育的内部融合提供指导。

2.统筹美育课程:将各种不同的美育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各种不同的美育内容,例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同时应该注重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补。

3.综合美育活动:将各种不同的美育活动进行综合设计,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活动体系。这个活动体系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艺术比赛、艺术展览、艺术讲座等,同时应该注重各活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补充。

4.结合美育支撑:将各种不同的美育支撑进行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资源,例如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经费支持等,同时应该注重各资源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通过策略,可以实现美育的内部融合,提高美育的教学效果和整体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具有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

()融入德育,实现德美协同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可以与德育相互融合,实现德美协同。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创“文明”等为主题的画作,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陶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加以运用。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强化道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强化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现道德主题和美德。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创作以“诚信”、“友善”等为主题的画作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受到道德教育的影响。

4.结合美育支撑:将各种不同的美育支撑进行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资源,例如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经费支持等,同时应该注重各种资源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实现美育的内部融合,提高美育的教学效果和整体质量。

()融入智育,促进智美协同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可以与智育相互融合,促进智美协同。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美术与自然学科的融合: 将美术学科与自然学科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等方式,创作出更具科学性和深度的美术作品。

2.美术与社会科学融合: 将美术学科与社会科学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了解社会现象、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等方式,创作出更具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

3.美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将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培美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图形、黄金分割等数学知识,创作出更具美感和艺术性的美术作品

4.培养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创作。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创意拼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实现小学美术学科与智育的相互融合,促进智美协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