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蔡梦娜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 315105
摘要:本文聚焦于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与方法,分析了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深度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当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虽有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引导主动探究、促进知识迁移、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等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实践,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现状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既有显著的进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积极方面来看教师对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许多学校开始组织专题研讨会和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结构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一些教师还自发组织教研活动,交流结构化教学的经验和心得。
一些教师开始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呈现,如使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有的教师还尝试引入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些创新实践为结构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教师对结构化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将结构化教学简单理解为知识的条理化呈现,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尽管有创新尝试,但大多数课堂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也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当前的评价方式仍然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准确把握学习进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现代教育技术为结构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但许多学校和教师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二、深度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倍数的认识》这一课为例,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明确倍数概念的本质和应用场景,倍数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不仅涉及乘法运算,还与比例、比例尺等多个数学主题相关联,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概念的多维度呈现和应用,在导入环节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方法,逐步形成对倍数概念的初步认识,比如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场景:小明和小红去超市买苹果,小明买了2个,小红买了6个。通过这个简单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小红买的苹果是小明的几倍?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倍数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概念形成阶段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倍数。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如使用实物(如积木、纽扣等)进行分组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倍数关系。同时,可以借助图示法,如数轴、表格等,帮助学生可视化倍数关系,比如在数轴上标记出2的倍数,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分布规律,从而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在深化理解阶段,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任务,帮助学生将倍数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深度学习理论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任务,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倍数概念的本质和应用。比如:为什么2的倍数都是偶数?3的倍数之和是否一定是3的倍数?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以采用观察、口头问答、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评价的内容不应仅限于对倍数概念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还应包括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策略、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说明解决思路。
三、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
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层次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为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它们的概念涉及边长、角度等多个要素。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式,逐步发现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比如可以让学生用积木或纸条搭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特征,对于正方形,可以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特殊情况入手,发现四条边相等的长方形就是正方形,在导入环节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可以设计一些转换和变形的任务,如将长方形折叠成正方形,或者通过拼接正方形组成长方形。这类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让他们通过折叠,探索如何将其变成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比如:为什么所有的正方形都是长方形,但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是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旋转90度后还是长方形吗?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任务,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现状,探讨深度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新模式,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表明,将深度学习理论与结构化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知识迁移应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等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一洲.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147-149.
[2]刘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