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思路
陈其忠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洛表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 644000
摘要:作业历来都是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对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减”背景下,减轻作业负担成了热门话题。然而减轻作业负担不能以学习质量下降为代价,因而优化作业设计成了一线教师的重点探索方向。教师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优化作业设计质量,创新作业设计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就“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希望对有关教育学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亟待创新。这就要求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精心筛选作业内容,大胆创新作业形式,注重作业质量,科学设计作业,实现作业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高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1]。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一)基础性与创新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应从基本素养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作业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内容的实效,所以作业的实际作用要表现在对语文基础的理解上;另一方面,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在作业设计中不断地进行创造、创新[2]。
(二)趣味性与生活性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要在保证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使学生对作业有一定的研究兴趣,让作业的规划有利于语文的学习与发展。老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去寻找语文的真谛。
(三)实践性与开放性
从具体的条件来看,在做好课后的教学时,应该先从听、说、读、做四个层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形成学习的精神实质,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
(一)设计基础性作业,让作业更有效率
基础性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强化记忆、内化理解和活化运用等功能,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评价指标。抓好了基础性作业,就可以收到以简驭繁、以少总多、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设计基础性作业时,应以单元为单位,梳理该单元的特点及语文要素,立足单元的教学目标,关注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统筹每单元不同课时的作业内容与要求,以明确单元的作业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课时作业的整体性、关联性与递进性。同时,围绕单元作业目标细化单篇课时作业,既要落实字词积累,又要关注语言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
(二)设计“实践作业”,提升动手能力
无数次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是取得理想教学成效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教师在实践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特性,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作业内容。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写一写、画一画等实践操作元素,一方面,能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当然,在实际实践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小组合作探究元素,提升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能实现以一带多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传统节日》这篇文章后,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然后让每小组通过网络搜集和查询图书的方式,整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此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传统节日,并以此为背景,讨论并分析节日背后的故事,然后以演讲的方式在课堂中表演。比如在学生描述春节时,他们便会以“年”的故事进行切入,并表示每年春节之所以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而过年便由此而来。另外,在端午节的讨论中,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得知,端午节的由来是基于屈原的故事来展开,并以屈原的故事为背景,设计了课本剧。在课堂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再如,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黄山奇石》一文后,教师可以布置“画一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中描写的黄山奇石,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黄山奇石,并将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最后由全体学生投票表决画得最好的一幅画。这种作业方式改变了以往作业方式的枯燥乏味,对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十分有利。另外,也让学生轻松地完成了语文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设计跨界类作业
语文学科的跨界类作业,实质上是以语文特性为基础的,体现了语言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交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语言。
如五年级的《四季之美》是一篇有意境的散文,本单元教材首次采用单元编排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们想象,朗诵优美的诗句。但就文学品评而言,若能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所想象的图画,这样会有更好的结果。文章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学生们在绘画中再现了文本的环境,并能体会到语文的美丽。如五年级的《长相思》,作者以朴素的文字描述了远征的士兵,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下课后,教师通常要学生背诵,但若改为朗读,他们将会对此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找到相关视频来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词”这一类的文学类型的理解。
(四)设计时事类作业,让作业呼应时代
把时事热点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路径,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关注国运民生,感受祖国发展的巨变,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多元化的思考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其意义不容小觑。在时事类型上,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体现我国各方面最新成就的热点,从中感受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中国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引导作用,依托教材将社会热点融入语文作业设计。
结束语
总之,“双减”政策的落地是一次教育改革,也是一次教育回归。“减去”不是最终的目的,“提质”才是一线教师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优化作业设计质量,创新作业设计形式,教师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陶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10.
[2]范万娟.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J].新课程,2020(38):192.
[3]李斯慧.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