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班主任课堂管理探析

摘要 【摘要】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行“有效课堂管理”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界人士关注的热点。地理教师兼任班主任不但在课堂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使施教更具有权威性,对地理教学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地理教师不能仅重视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作为班主任,要加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堂管理的有机融合,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为学生创建优质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形成学习素养,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取全面成长。基于
DOI
作者李婷萍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地理班主任课堂管理探析

李婷萍

梅州市水寨中学   5144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行有效课堂管理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界人士关注的热点。地理教师兼任班主任不但在课堂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使施教更具有权威性,对地理教学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地理教师不能仅重视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作为班主任,要加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堂管理的有机融合,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为学生创建优质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形成学习素养,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取全面成长。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班主任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班主任;课堂管理;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地理班主任课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课堂管理工作给学生的地理学习造成压力

传统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完成作业、重视集体意识、遵守班级纪律",这些方式对教学很有帮助,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特点,初中生在这个时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参与性强,还有着强烈的表达意愿,如果只注重课堂纪律,那么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无法充分地释放自己,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而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2.课堂管理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地理课上,教师们都会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但守纪律不仅要保持端正的坐姿,还要注意力集中,在课上紧随教学的节奏,保持清晰的思路,能够积极的回答课堂问题,同时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很反感学生突然的发问、插嘴等现象。殊不知,这是一种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插话,说明他们认真思考了,往往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传统的课堂管理工作缺乏灵活变通,设立了一些条条框框,要求教师在讲台教学时,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课堂氛围较为呆板沉闷,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初中地理班主任改进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

1. 初中地理班主任的角色重构

地理教师兼班主任进行课堂管理时,有必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一位全身心投入的地理教师,将教好地理作为已任。但是,一旦成为了班主任,就会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班级的管理者,从而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原来的地理教师仅对本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地理教师兼顾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加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还要让学生内心重视各学科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素养能力的综合发展。另外,初中地理班主任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既要重视地理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好引导作用,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可以看出,在地理老师做班主任时,其职务地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在职能功能上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地理教师兼班主任,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在课堂管理中,相比传统知识传授的单向输出的状况,其责任更大,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心,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一个班级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优良的品格,为将来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建互动式课堂,营造民主、开放的氛围

相比传统课堂,互动式课堂注重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管理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时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有师生来共同参与完成课堂任务。这突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还帮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适时灵活地调整课堂管理的进度,从而达到良好教育效果。互动教学法有多种形式,比如辩论法、头脑风暴法、提问法等。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体现生命个体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和探究思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促使其构建新知识,同时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在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中,该课包括世界人口问题和不同的人种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能让学生学习到世界人口的相关知识,使之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在此环节地理班主任可采用辩论形式,让学生通过探讨,自主构建知识,在辩论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具体来说,地理班主任可将辩论主题设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将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为“人口多好,人口增长快好”;反方观点为“人口少好,人口增长慢好”。在准备环节,学生课前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支持己方的观点。在此环节,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辩论环节,正方表达己方的观点,并给出证据:“人多力量大、劳动力多、国防兵源充足”,反方辩驳并给出有利的证据:“人多就业困难,人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双方各派代表陈述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表现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学习了相关生态知识,还在辩论过程中认识到人口的多少对社会、经济等产生的各种影响,学生明白了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最重要的是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充分体现生命个体的学习自主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思维,促使其构建新知,同时学生在辩论中树立了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3.让德育渗透地理课堂,加强学生德育管理

进行课堂管理期间,班主任具有的核心任务便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念。尽管地理属于一门理科,而且内容较为抽象,然而初中地理在育人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它包含了爱国精神、法治责任感、生态文明以及国际合作意识等思政教育内容。因此,地理班主任要以把握学生情感为核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德育充分进入地理教学课堂。

例如: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生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发掘和利用教材帮助和引导学生客观地理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包括人口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重新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在使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帮助其认识到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和谐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观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总之,初中地理班主任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全面把握教学任务,以灵活的方式组织课堂管理,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在强化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并在活动中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组织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同时课堂管理还要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地理课堂管理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艳.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初探[J]. 孩子天地, 2019, 000(005):P.194-194.

[2]冉遵春. 初中地理教师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1(4):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