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讨
宁艳萍
湖南省炎陵县炎陵中学
摘要: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小学素质教育在飞速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架,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不断探索中稳步前进。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要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地参与课改,对音乐教学理念、资源配置、课型设计、教学方法等做出研究和实践,来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对此次研究,能够对小学音乐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策略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陈旧,趣味性不足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多小学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风格特点和参与音乐活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他们很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解决学习难点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潜能放在首要位置。
2.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参与度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课堂形式需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然而,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讲解过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缺乏对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松散,学习进度缓慢。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与学生配合不默契,缺乏课堂的热情,学生表现不活跃。因此,需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直接讲授知识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音乐资源利用的方式单一,缺乏开发主体的意识
目前,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利用方式比较单一,仅将其视为教学工具和参考范本,缺乏创造性的分析和挖掘。此外,部分教师忽视了地域文化差异和本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缺乏对本土音乐课程开发的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并非教材的创编者,自己的责任就是按部就班上课,因此,他们不愿意尝试对当地音乐资源进行开发。
二、新课改下改善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1.通过体态律动和节奏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直观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和节奏感受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学一首快节奏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快速的手部动作,以表达歌曲中的热烈、欢快的情感;而在教学一首慢节奏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缓慢的手部动作,以表达歌曲中的庄重、忧伤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例如,在教学歌曲《唱呀,跳呀》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跺脚、拍手等身体动作,配合歌曲的节奏进行表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协调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总之,通过身体动作和节奏感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感,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多样的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也在不断改革。现阶段的音乐课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让学生探索和发现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多样化的互动形式首先有助于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打破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音乐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通过多变的互动环节掌握深层次的音乐技能。
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不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教师的独角戏,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建活动小组,经常进行音乐活动和思考问题的集体讨论,开展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比赛,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创新意识,还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分析,安排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互动游戏。教师可以参考国内外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话剧表演、歌曲表演和舞蹈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表演天赋,丰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更多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将难度较高的内容通过趣味游戏等方式调整为难度较低的课程内容,以减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压力感。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其次才是乐理知识和音乐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此外,还可以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在活跃氛围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表演和表达能力。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这也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提升机会。因此,为了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将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融入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3.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地方音乐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的音乐资源,我们可以在音乐课程中引入炎陵县的地方民歌和戏曲。炎陵县作为红色故土,有着丰富的红色歌曲和革命歌谣,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歌曲,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和意义。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客家山歌和童谣,让学生了解和传承炎陵县的地方文化,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形式的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参与到音乐创作和演出中。通过与他们共同创作和演绎炎陵县的地方音乐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表演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当地的音乐团体、文化馆等机构合作,开展音乐交流活动和演出,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艺的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还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设计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喜欢舞蹈的学生,可以引入一些与舞蹈相关的音乐作品,让他们通过舞蹈展示自己的才艺;对于喜欢创作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挖掘和开发地方音乐资源,我们可以丰富音乐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地方的音乐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婷.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与优化对策分析[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35):0070-0072.
[2]谢红.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及策略[J].中华传奇, 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