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命观培养的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渗透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各级院校的各个学科,也均已明确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亦是如此。经实践证明,若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不仅能吸引他们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展开自主探索,从而使其生物知识量有效增加,也能为学生人生观的正确树立提供一定引导,让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改善环境、保护环境,进一步成长为同时具备丰富知识与良好道德的优秀人才。
DOI
作者皇文秀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生物生命观培养的研究

皇文秀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长水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渗透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各级院校的各个学科,也均已明确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亦是如此。经实践证明,若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不仅能吸引他们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展开自主探索,从而使其生物知识量有效增加,也能为学生人生观的正确树立提供一定引导,让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改善环境、保护环境,进一步成长为同时具备丰富知识与良好道德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生物教学

基于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生命观念及将其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教师需结合课堂内容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注重问题设计合理性与连贯性这三点对策,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一、生命观念及将其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生命观念的涵义简单来讲,就是需要从生命的角度去看待大自然,而作为大自然最重要的构成之一,人类生命观念的培养,则能让我们明白敬畏自然与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关键阶段,却由于所生活的时代特征的影响,导致其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与认知,进一步导致他们的生物学习能力始终难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观念的培养已势在必行,从而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深入分析生命观,了解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与生命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多样有趣的教学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为他们后续的生物学习及核心素养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石。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问题设计合理性与连贯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通过合理且连贯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进而自发的总结生物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对生命观念展开持续深入的思考。例如,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坏鸡蛋和一个正常生鸡蛋,将它们分别打入器皿中。并向学生提问:“蛋清与蛋黄分隔开之后是什么样的结构?”在学生观察并给出答案之后,教师继续提问“这颗坏鸡蛋与正常的蛋清、蛋黄结构相同吗?”以及“坏鸡蛋的蛋清与蛋黄为什么无法分隔开?”让学生逐步探索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高中生生命观念的培养来讲,使其明白生命与环境的联系绝对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其能在生物课堂上认识到生命本质的必要途径。具体来讲,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严谨的实验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助于他们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对实验过程与结论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让他们能将实验与探究同时进行,更加高效的思考不同生命的使命,最终达成培养他们生命观念的目的。

(三)结合课堂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学习生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理解生命知识的过程,但这只是生命观念培养中最基础的一个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采取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与此产生共鸣,进而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简要介绍,使其初步了解红绿色盲症的特征,在创设生活情境。如“某家庭中父亲为红绿色盲症患者,二人共育三个孩子均没有此病症,其三个孩子分别又组建家庭。第一个又育有4个孩子,均没有此病症;第二个又育有两个男孩,其中一个为红绿色盲症患者;第三个育有六个孩子,其中两个男孩患有红绿色盲症。”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根据所设情境画出家系图,再分析“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还是 Y 染色体上?”以及“这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等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也能让他们主动探索生物知识与生命观念,对生命观念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掌握是非常有利的。

(四)开启教学实践,体验生命意义

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而实践对于生物教学的作用也很长远,在实践当中,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还能在开拓中不断进取,面对各种挑战也能顽强拼搏,努力战胜克服困难,从而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完成对科学以及生命意义的探索,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生命观。因此,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让学生活学活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验来挖掘事物本身,通过自主探究形成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同时,实验也是生命的一种解读方式,在验证过程中传播正确的科学的健康知识。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主动思考,养成动手能力,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可以在讲解孟德尔一堆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之后,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设计,并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再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孟德尔的进行比较,若实验结果一致则验证实验假设,若不同则需要学生及时找出自己的错误之处,补救自己在课堂中的漏洞,通过与同学或者教师交流得出答案,从反思中明白自己的缺陷,从而不断改正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方法有全面的认识,并且从中收获到实践的乐趣,变得更加热爱生物与生命。

综上所述,高中生生物观念的培养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坚持努力的漫长过程,但若想使生物观念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尽可能的获得提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意义上明确生命观念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与学生保持一致的生物认知,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生命观念的建立与后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让他们在懂得珍爱生命、关爱生命的基础上,达成提高其生物成绩以及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钰贺,宫百慧.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命信息观的培养[J]. 现代盐化工,2022,49(06):143-145.

[2]张传华.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2022,(27):22-24.

[3]胡丽坤.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路径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2):220-22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