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初中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物理素养
杨明江
仁寿县龙正镇初中学校
摘要:物理是初中的重要科目,物理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关注、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分析、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从而达到学好物理的目的。想要提升物理素养,当代教师需要明确物理课本的教学目标,运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选择一些生动、有趣,让学生易于理解的例子,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好实验步骤,做好课堂上演示的充分准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提升;物理素养
物理素养是指个体在物理学科领域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基本的物理知识,还涵盖了对物理世界的探究精神、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素养的定义强调了物理学科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于学生思维和素养的塑造。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很多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都能遇见。例如,摩擦起电、水与水蒸气之间的转换等。在物理实验中引用生活现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生动有趣又清晰地明白物理实验的现象以及原因所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提升能力有显著的帮助。
物理实验教学不光是教师操作实验的过程,更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尤其对于一些定义和公式之类的抽象知识,运用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便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验进度和认知能力来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全面地发挥出物理实验环节的重要作用。
二、运用初中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物理素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的完成又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的热情参与。物理实验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大自然中各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随着发展最后会产生的结果。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奇妙性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八年级物理第一课上的几个小实验:自制会跳舞的“小人”、在倒置的漏斗下放一乒乓球用力向下吹气,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小人”会跳舞、乒乓球为什么不向下不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这样很自然地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借势引导出物理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激励他们要认真学习有关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仔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通过探究实验去验证所学物理知识,去探索自然规律,去揭示自然的奥秘。
(二)结合物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对实验有着较高要求的学科,实验也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单一的讲授书本知识,要根据教学内容对知识加以物理实验的辅助,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物理学习效果和素养。在当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并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三)现场演示物理实验,辅助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习,事先布置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示范的实验,在理论知识讲授的时候,与示范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同时,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想象,从而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也可以说,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来进行物理实验,探索物理知识。因此,在初中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必须在初中阶段开展物理实验。
例如,在《声音的特性》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技能,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一些物理实验。比如,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资料,之后同学们就会带着同学们去做实验,老师们会做示范,同学们会去做。此外,在让同学们去做的时候,老师们还能够指导同学们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去做更有效、更突出教学内容的实验。这样,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会被很好地利用起来,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把本节知识点的学习进行下去,为以后的物理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通过基于物理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我们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理素养不仅包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道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出积极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