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李玉莲
眉山天府新区实验中学
摘要:在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意识。随着新课改的下达,历史教学也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而单元教学这一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单元教学有利于化零为整,为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提供帮助。在高中历史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单元内容,理清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一、强化教学主题设计
教学设计是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前提,而主题设计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因此,要强化主题设计。一是要紧扣课程标准,从其中的关键词中找到共性,凝练出主题。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单元中,对课标进行查询,找到关键词国际秩序、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一战、二战等,这些词都反映的是国际秩序的变动,是人类对于和平的探索,因此可将单元主题确立为“人类对于和平的探索”。二是要准确把握不同单元之间的逻辑,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单元前半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和二战中的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结合在一起组成新的单元,将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讲授,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和对世界的贡献加深了解。
二、深入分析研究教材
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教育思想。在大单元教学的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师应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运用教材,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意味着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编排意图和教育目标。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次,基于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合理划分教学单元。教学单元是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例如,可以按照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线索来划分教学单元,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划分教学单元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事件有不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愿,灵活调整教学单元的顺序和组合方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采用问题引领教学
在高中历史的大单元教学中,以问题为引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问题引领教学不仅赋予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了无数有待探索的事件和人物,其背后都隐藏着深厚的背景和丰富的故事,这为问题引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一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富有深度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比如:“为何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那么多的思想家和流派?”“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现代社会的变革有何异同?”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以问题引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或多个问题,让他们通过合作和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比如,学生可以扮演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历史事件,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验人物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增添作业学习日志
对于大单元学习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会导致教师无法实现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大单元学习中引入项目作业或学习日志等环节,让学生在某个历史主题下进行深入研究和表达,最后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可以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世界历史时,可以通过引入个人学习日志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思考和发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个人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对他们的思考深度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价,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运用好单元教学这一方法,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