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陈怡
溧阳市燕湖小学
摘要:国家教育领域发展速度的日渐加快,使得传统化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为了有效且及时的改善这一局面,音乐教师则可以立足“新课程”这一大背景,对音乐教学的各个要素做出适应性的改革,在弥补以往音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的同时,逐步实现音乐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师;新课程;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小学音乐教师群体提出了诸多更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们不仅需要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与高效落实,还需要注重小学生音乐学习综合素养的培养,要在塑造小学生坚实课业知识基础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掌握未来成长必需的音乐能力与音乐技能。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简要对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展开探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小学音乐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模式做出改革与创新,究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音乐教育教学做出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改善以往音乐课堂枯燥、单调的氛围环境,让小学生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其次,对音乐教育教学做出改革和创新,有利于降低音乐知识本身存在的学习难度,让小学生们可以更加轻松、更加高效地将音乐知识重点理解、参透并掌握;再者,对音乐教育教学做出改革和创新,有利于发展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小学生音乐演唱、音乐赏析、音乐感悟等音乐表现能力;最后,对音乐教育教学做出改革和创新,有利于使音乐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满,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视角、学习思维得以发散,进而获取更为多元、更具深度的音乐文化储备。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路径
(一)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学生音乐学习体验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惯用于“讲演跟唱”的方式展开授课。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能够使小学生掌握当前的音乐歌曲知识与音乐歌唱技巧,但无法保障小学生对音乐学习趣味性的体会。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音乐教师则可以立足“新课程”角度,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应性的改革,并在这一环节里,逐步优化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逐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一曲目时,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辅助授课。如,信息化教学法,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数字技术的使用,动态播放歌曲MV、展示歌曲创作相关的内容,以更具视觉、听觉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学习。游戏化教学法,教师完成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则需要依托不同的音乐游戏来引发小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比如,接龙演唱游戏,小学生们根据在教室中的座位分布,依次进行演唱;情景演唱游戏,教师塑造与歌曲内容相关的情景氛围,让小学生们置身当中,结合对歌曲的理解,以“演绎”的方式进行演唱练习。音乐教师对教学方法做出多角度的改革与创新,既有利于改善以往僵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还有利于强化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练习乐趣的感知,进而实现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二)改革教学模式,细化学生音乐知识理解
音乐课堂是教师落实教学工作的第一场所,但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授课时,为了把控教学进度、维持课堂秩序,往往会造成部分音乐知识讲解不彻底、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浪费等问题。为了及时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则可以立足“新课程”角度,对“教学模式”做出适应性的改革,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弥补以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逐步细化所有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映山红》这一曲目时,可以借助微课技术来辅助授课。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也应对其内容做出细致处理。如,微课第一板块,教师需要先对歌曲的时代要素、创作简介做出全面的展示与讲解,让小学生们可以对歌曲背景产生清晰的了解;微课第二板块,教师需要对歌曲相关的知识做出细致的解析与演示,以此降低曲目的学习难度,提升小学生们对唱法、唱腔的掌握;微课第三板块,教师可以插入一段纯音乐带字幕的MV片段,让小学生们围绕于此,进行实时的练习。教师选借微课技术来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既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又在细化小学生音乐知识掌握的同时,锻炼了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技能,进而实现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三)改革教学素材,塑造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导小学生音乐教材当中所提及的各个曲目,更是为了塑造小学生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赏析、音乐感悟等综合的音乐专业素质。为了达成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则可以立足“新课改”这一背景,对“教学素材”做出适应性的改革,以此来拓宽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渠道、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五月五赛龙会》这一曲目时,可以从“课内关联”、“课外延展”两个角度出发选取素材。“课内关联”角度,教师需要选用与“端午节”、“龙舟”相关的曲目作为依托,让小学生们在赏析课外曲目时,可以对课内的音乐知识产生更具深度的感知。具体曲目有《赛龙舟》《庆端阳》《龙船调》等。“课外拓展”角度,教师则可以将视角放得角放得更加长远、多元,选取更为多样的素材作为授课的载体,比如,歌曲角度,教师不仅可以选取与“端午节”有关的歌曲,还可以选用与其他传统节日有关的曲目作为载体,让小学生们在聆听、赏析时,可以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更加具体的认知;视频角度,教师则可以选用与“端午节赛龙舟”有关的纪录片作为依托,让小学生们在观看时,了解课本以外的民族节日知识,感悟歌曲与视频之间存在的关联之处。教师选用不同的课外作品来改革、创新教学素材,既有利于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音乐学习需求,还有利于发展小学生音乐赏析、感悟等综合素质,进而实现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四)改革教学活动,增长学生音乐学习见地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都忽略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特点,在授课时,仅仅开展“课堂教导、课堂练习”这一种教学活动,长此以往,不仅阻碍了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对此,教师则需要立足“新课程”这一大背景,对“教学活动”做出适应性的改革,让小学生们在不同的音乐学习、实践活动当中,增长音乐学习见地、增加音乐学习见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开办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如,音乐赏析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们观看音乐舞台剧、音乐文化讲解视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现场进行观赏,以此提升小学生对音乐文化魅力的感知;研学旅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们前往音乐文人故居、音乐文化景点进行实践探索活动,让小学生们置身于音乐氛围当中,深入感悟其中的音乐文化气息与音乐文化底蕴。教师通过召开不同课外项目的方式来改革、创新教学活动,既充实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活,又发散了小学生音乐学习、音乐实践的思维与眼界,进而实现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立足“新课程”这一大背景,对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素材以及教学活动做出适应性的改革与创新,既有助于满足小学生学习、成长所必需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以及音乐文化的需求,还有助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而,为新时期小学音乐高效教学体系的建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超群. 小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改革[J]. 文渊(中学版),2021(6):1734.
【2】夏冰利. 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突围对策[J]. 互动软件,2021(7):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