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王睿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在其教育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是学生学好各科知识的动力,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让学生在教育中接受德育的洗礼,也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是评判教师工作能力的一种表现。而教师要注重德育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而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了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 教育 综合与实践
【正文】师说中曾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在新课标改革的今天,教学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同样注重德育的培养。而人民教师应主动适应新课标,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要以习近平新思想为指导,强调“育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德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德育带来的魅力。
新课标的改革,在于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教育文化水平的同时,注重将数学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对未来数学课程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把握,未来的数学课程将会聚焦于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而言,我们应该注意到“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结构变化的基础上把握好每个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1教师需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需要不断的自省,与时俱进,使教学方案更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这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参加研讨活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数学史融入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学习兴趣与习惯、探索精神、研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利用中国古代对圆周率(π)的研究展开教学,举一些例子,利用一些素材,从而展开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譬如教师可以利用祖冲之的这个素材,让学生利用祖冲之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展开实践,在实践中去探求真知,灌输实践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途径这一思想理念,是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或是深入挖掘祖冲之的伟大成就,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培养,使小学生形成爱国的信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与方法,可以开展一些小游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育成功了,德育便也慢慢渗透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课本内容,同时及时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地修正改进,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时,要注意再重建,再思考。总之,教师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凸显自己的特色,用心浇灌每一个孩子,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2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教师要努力践行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安排教学路线,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把从传统的重视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将个人的道德素质放在突出地位,在教育发展事业的同时,应将德育融入其中,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而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将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密切交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渗透德育的一种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课本内容与社会现状,实际情况等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独立自主地学习。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创新发展,学会打破传统观念,灌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思想,使其在学习中收获德育知识。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中,通过剪、移、拼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体现了我们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我们使用的方法就是割补法,把一个图形进行分割、移补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来计算它的面积。引出这种方法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最先发现的,从而引出刘徽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他推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对中国以及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精神。
2.3教师需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人师表便要以身作则,只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就一代更好的未来我认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要爱岗敬业,注重培养自身道德修养,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身,才能让学生信服,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的意义在于塑造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因此,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互相成就的过程。第二,热爱学生,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只有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在互相学习的同时,交流感情,是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达的理念,用教师满腔的热血去感染学生。使其双方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拉近彼此的距离。第三,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刻苦钻研的态度。一名教师,要先有自身过硬的教学水平,且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自身的学习态度去感染学生,用自身的个人魅力去感召学生,同时身为教师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会轻易放弃,能够迎难而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角形的面积》中,教师要认真备课,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采用玩游戏,小组内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计算红领巾面积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渗透。通过数学知识的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增强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要有高度的爱国意识,懂得用教学知识渗透德育教育,同时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德育教育更能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2.4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德育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让数学走进生活,挖掘其中的德育概念,使其运用到数学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个人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带领学生开展超市购物活动,让数学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之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这个过程学生也能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同时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的重要性,向学生渗透德育观念,例如,要注重能够节俭,父母赚钱不易,要体会父母的辛苦;向学生灌输理财观念;以及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要树立爱国意识,严禁抵制假币的流通等知识,使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培养自身道德素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在数学中渗透德育,除了教师本身需高度重视,以身作则之外,更应该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在实践中感受德育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政治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助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与文献】
[1]石榴.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J].新课程,2021(05):224-225.
[2]胡岁梅.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探究[J].吉林教育,2020(3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