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文化高效融入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措施
孙梦瑶
射阳县兴桥镇实验幼儿园
摘要:民间艺术作为我国艺术瑰宝,具有很好的育人价值。但就目前而言,很多民间艺术面临着濒临失传的绝境。因此,将民间艺术高效融入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广阔的的教育空间,还是为了承担起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幼儿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探究,从而使其更好融入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融入,丰富了教育内容,使其更具办学特色,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高效;融入;幼儿园教育;具体措施
学习民间艺术文化,不仅能感受文化魅力,还能够从中理解到更多生命的意义。而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更加重视幼儿价值观的形成,这与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不谋而合。因此,幼儿园教师就可以积极构建引入民间艺术文化的教学策略,给当下的教育教学进行补充,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此外,民间艺术的融入,还能够丰富幼儿园教学体系,使其更具特色,从而提高幼儿园的竞争能力。不论从各方面来讲,深入探究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体系的策略,都能够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更好的发展。
一、提升教师民间艺术文化修养
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跟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幼儿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会直接影响后续教育的开展。因此,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着,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够不断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深度学习民间艺术文化,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精髓,才能够更好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幼儿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幼儿园在开展“泥人”这样的民间艺术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带领幼儿“玩泥巴”,虽然能让他们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但是却不能够产生教育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就必须要先了解“泥人”的由来和发展,然后将其插入到教育当中,进而拓宽幼儿的视野。此外,我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幼儿教师需多参观、了解,才能够将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引入到教学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民间艺术文化与教学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精力旺盛、好奇心爆棚的年纪,更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而幼儿园的课程种类有限,很难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探索欲。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既新鲜又有趣,还能充分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也能够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和经验,这对幼儿们的后续发展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数字时,就可以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其中。学生在剪纸中既能够加强对数字的记忆,又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剪纸”的民间文化,继而开阔学生视野。又如,教师还可以专门设置剪纸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带喜好去剪纸,或者拿出较为简单的窗花作为样品,让学生模仿。这样一来,学生又能够对窗花这一习俗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课堂多变有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们大胆创新,大胆模仿,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剪纸工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一定要多加注意学生安全,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三、构建民间艺术文化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尤其在幼儿园阶段,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基于此,幼儿园就要积极构建相应的民间艺术氛围,从情绪、感官、视觉等方面进行渲染,让幼儿自发、自动的进行学习。这样一来,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教学也更高效、更快速。
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民间艺术文化广角,将一些具有趣味性、特色性的民间艺术放入其中,并放置相应的工具,供幼儿实践研究,从而感染学生们自主探究。还可以在校园的走廊、教室墙上悬挂一些富有艺术氛围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从而让他们更好融入到民间艺术文化的氛围中。最后,教师还可以办一个展览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放上去,提高学生参与感。学生们也能够在时间当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进行深入探索,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进而更好的学习、传承、发扬民间艺术文化,幼儿教师的教学也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幼儿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以及创造欲。而且,幼儿在实践当中还能够从民间艺术文化中领悟更多哲学道理,进而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基于此,幼儿园应当更加重视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的融入方式,从而创办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为幼儿的教育事业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潘幼玲.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天津教育, 2022(5):3.
[2]王成标.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2021.
[3]张春林.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对策分析[J]. 读与写(上,下旬), 2021, 018(00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