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相长”我的教学主张

摘要 【摘要】摘要: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情感和智力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情感与智力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情智相长教育理念,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师生双方的情感与智慧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与促进,最终达到师生情智共升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师生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智慧,共同实现生命发展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提出“情智相长”教学主张,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力相互促进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DOI
作者段淑君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5期
出版日期2023-07-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情智相长”我的教学主张

段淑君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远望小学  

 

摘要: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情感和智力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情感与智力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情智相长教育理念,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师生双方的情感与智慧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与促进,最终达到师生情智共升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师生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智慧,共同实现生命发展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提出“情智相长”教学主张,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力相互促进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智相长,教学主张,理论基础,实践应用

引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秉持“情智相长”教学主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智慧,为他们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情”即情感,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的源泉;“智”即智慧,是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创造力的关键。“情智相长”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成长模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实现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的理想境界。下面,我将结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详细阐述我的教学主张。

一、“情智相长”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

(一) 情与智的相互关系

情与智是人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即情可生智,智能富情,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情智相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情智相长”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智能的实现不难,情感的激发也不难,但是让学生在感受情感时又充满了智慧,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启发、引导。

(二)“情智相长”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也蕴含着人文关怀和综合价值,因此,语文课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灵魂的教育。然而,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智”相长的教育作用,导致语文教育因缺乏思想内涵而显得过于狭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智”中激“情”,“情”中启“智”,让“情”与“智”相互促进,推动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情智相长”教学主张的实践应用

(一)营造情智互动的教学环境

情智互动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在情智互动中学习和成长,不仅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认知能力,还促进学生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创造情智互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智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互相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他们积极地探讨文本核心思想,通过相互分享和交流阅读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 最后达成共识。比如学生们感受到小蝌蚪渴望找到妈妈,青蛙渴望找孩子的亲情,以及小蝌蚪寻找妈妈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显著提升。

(二)用图画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智

鉴于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相比说教,直观教学始终是占优势地位的。通过直观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构建出事物之间的链接。而在教学过程中,又离不开多种感觉的融合体验。比如图画情境的创设,往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出人意料的良好作用。而且,由于直观的图画本身就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所以在一刹那间,就容易抓住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图画情境。例如,在《麻雀》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第一次阅读时,同学们都会首先被教材中的插图所吸引:一条凶猛的猎狗,虎视眈眈的,还有一只张开双翅、张着嘴巴的麻雀。而在麻雀身后,还躲着一只麻雀幼鸟,它的嘴张得很大。仅凭图画,已足够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觉,进而引发一连串的联想猎狗的跃跃欲试和麻雀的勇敢无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虽然猎狗和麻雀的身形相差很大,但在气势上它们都丝毫不落下风。那么,教师可以把课文放在一边,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抛出问题:“猎狗和麻雀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麻雀为何没有在空中飞?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对图画情境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入地探索,而在学生的各种猜测中,还会激发出他们的同情之心,对猎狗感到愤怒,对麻雀产生敬佩,这些都是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阅读情感。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与情感去进行课文的阅读,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思想。

 (三)以角色扮演促情智成长

角色扮演是“情智相长”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和智力的相互作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以《陶罐和铁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陶罐和铁罐的情感,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探讨陶罐和铁罐不同结局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引导学生感悟寓意。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文的情感色彩、节奏和韵律,进行语音表演,通过情感投入来表达诗词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感和艺术素养,还能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样,在语文听力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音语调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是小学语文课情智相长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情感和智力的相互作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也非常重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例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等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学习,鼓励他们多交流、多互动,增强其参与感和归属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课程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情智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实践应用可以发现,“情智相长”的教学主张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情感认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发展了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更丰厚,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席梅红.论理解教育中的"情智相长"[J].教育科学研究, 2008(6):3.

[2]朱晓华. 平和致美 情智相长 ——“平和”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 (6):17-20.

[3]陶颖.基于情智共生的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9(5):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