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
作者姓名:黄志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邮政编码:514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也面临改革与发展的挑战。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改进学科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该意见更加强调教育应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获得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具备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以应对时代发展和生存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深度学习,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等方式来更好地学习和巩固学科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善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和思维,以更加积极、开放、主动的方式去探索知识。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几点建设与策略,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新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初中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意见,学校开始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改革依据。大单元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如果说翻转课堂的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大单元教学则巩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大单元教学强调的是有意义的、有逻辑、开放真实的大单元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创建多样化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通过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自我的建构,使核心素养顺利落地。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因此,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其次,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相比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深度学习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优势。通过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有序地开展教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前瞻性和宽广的视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前挖掘和储备教学资源,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在单位时间内能力与知识兼顾,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主线。另外,大单元教学设计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逻辑排序和设计,使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更多的关联和衔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学生能够在这种多样化的教学联系中深入了解和构建知识系统,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
1.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广泛的内容,教师需要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分析和整合各个零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清晰。
例如,在学习“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时,教师需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指导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围绕法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要求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并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不良行为。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有限,他们并不了解法律的用途和作用。对他们来说,法律只是对他们的约束,而没有意识到法律也可以保护他们。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以下大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树立强烈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意识到法律的双重作用,不仅约束他们,也保护他们。明确了大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更明确地进行大单元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设计巧妙的教学活动,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深入学习,将生活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大单元教学应该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以打通“大社会”和“小课堂”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教师需要明确一点,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仅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追求课堂热闹,更重要的是要将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将其作为手段而不是结果。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法律案例探究、小组自主学习、知识竞答、框架梳理、课堂辩论赛、体验式活动、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分组讨论、角色演绎等,以帮助学生将课堂内容转化为实际需求,并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的《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模拟联合国的教学活动。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代表,参与外交会议,讨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国际事务,还能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意识,提升他们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再比如,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或模拟法庭活动,进一步阐明法律的三个基本作用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使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3.运用思维导图整合单元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概念混乱和逻辑错误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整合单元知识,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的认知。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首先,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方向,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然后,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学生补充的,一类是供学生直接使用的。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去记忆,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当前感受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寻找并组织答案。有同学回答说:“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文化、习俗和思想都交织在一起;这个世界也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面对共同筑生命家园的挑战,我们该怎么做?”这样的思维训练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能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收回完整的思维导图,并给学生一张需要补充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以前的答案和理解进行填写。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和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黎万江.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举隅[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06):28-30.
[2]董蔚.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析[J].师道:教研,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