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建立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数感是数学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是指对数与数量及其关系等的感悟总和,它对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数感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现实意义,透彻理解及表述特定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故而,教师要尽一切可能手段培养学生数感,使其建立数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文章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建立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希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
DOI
作者郑霞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建立策略

郑霞

乌鲁木齐市第117小学  830039

摘要:数感是数学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是指对数与数量及其关系等的感悟总和,它对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数感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现实意义,透彻理解及表述特定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故而,教师要尽一切可能手段培养学生数感,使其建立数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文章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建立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希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感;培养;策略

引言: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一直强调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了数感的重要性,并且提到了十个核心词,位于首位的就是数感,同时提出了数感的含义:“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两次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始终位于首位的就是数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数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学教师对于数感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建立的重要性

数感的建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温度变化、电话号码、生活消费等所产生的数字和计算,都离不开数感。事实上,生活中出现的大部分数学问题并不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且很多问题也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仅仅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在培养数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数感,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需要让每个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该使每一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用数学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面对与数学相关的现实问题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数学知识,然后你还可以利用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思维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可见,数感的建立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最基本的表现,它也是现代人所应拥有的技能。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建立的实施策略

1.开展生活化教学,发展学生数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发现数学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获得有意识的经验活动,因此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联,从课堂中提炼出更具有生活价值的数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使生活实际融入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与感悟,使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体现。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首先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而分数知识较为抽象,应该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感受分数的意义,沟通单位“1”和分数以及整数之间的联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分数的意义,一个蛋糕、一条10米长的绳子、8张纸都可以看成单位“1”,无论这里单位“1”是什么,只要把整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这样的3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3/4。分数意义的学习难点就理解单位“1”的意义,因为分数具有抽象性,因此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入手,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数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分数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一堂课中实现学生数感的培养,那么情境的创设就必须具有连贯性,情境不需要多,也不需要多么新颖,只要这堂课中的情景创设不突兀,不分散,做到环环相扣、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梯度。这种情境对学生而言,正是符合了培养数感的逻辑,使得简单的知识一点就通,复杂的问题启发思考。

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创设小明一家人去露营分食物的情境,初步感知1/2,利用露营的情境然后深入理解1/2,其中摄入古代人们对分数理解的情境,帮助学生从古至今的了解分数。进而过渡到分数意义的再认识,创设不同物体的1/2来引出分数之间怎么比较大小的情境。最后再创设回归分数知识实际应用的情境,以分大饼、分包子为教学活动,在这节课结束时,抛出有梯度的情境问题:有15个馒头,每组可以分到它的1/5,怎么分?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能环环相扣,有始有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再比如,在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创设中,情境的创设要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在情境中,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经历并体验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如学习“6的乘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编写6的乘法口诀,学生可以根据之前所学的1到5的乘法口诀来自主探索6的乘法口诀,学生可以很好的做到先说图,再说算式,最后说口诀,进而让自主地探究出6的乘法口诀发展,也为以后学习7的乘法口、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奠定了基础。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自主性,并且充分的利用了已有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数感

小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有助于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和认识数。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量一下大拇指指甲的大小,知道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量一下教室里开关盒的大小,感受1平方分米有多大;在1平方米大的地板上,数一数可以站多少位同学,体会1平方米的大小。虽然结果不是很精确,但这种动手做数学的效果远比说数学好得多,有助于学生找到数感,提高其数学学习的能力。

结语:

数感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当然,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感的培养,积极地将其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灵活地选择素材,探寻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参考文献:

[1]罗水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建立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3(05):55-57.

[2]林朝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2(25):32-34.

[3]刘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25):109-110.

 

  • 相关文献